首页>人物·行风>新文艺人才

客家小镇上,一个文化工作室的“乡村飞翔”梦

时间:2022年03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 波
0

新艳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堂(传统文化公益课堂)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有一个叫龙村的客家小镇。这里有一个“瞭望山·舍|文化工作室”,承载着温燕青、任二和古志浩三位从城市回归乡村的年轻人的梦想。

  龙村是温燕青和古志浩的老家,任二来自江西九江。作为“新客家人”,任二感觉被客家人的顽强、勤劳、善良、包容所融化,为了记录龙村美好的自然、人文风光和客家美食、土特产,专门开设了“龙村温小尼”视频号。

  致力乡村教育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2020年初夏,在龙村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温燕青、任二和古志浩组建了“瞭望山·舍|文化工作室”,工作室成为龙村镇首个以乡村规划设计、新媒体、活动策划、礼仪培训、传统文化传播、乡村公益为主的文化工作室。

  在工作室揭牌以后,温燕青、任二和古志浩根据专长分工,开展了一年多的乡村调查。古志浩负责“乡村振兴”调研,任二和温燕青负责乡村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调研——走访了龙村镇、华阳镇、梅林镇近40所中小学、17所幼儿园。

  在针对乡村留守儿童所做的深入调查中,温燕青发现乡村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普遍缺乏自信心、沉迷于玩手机、游戏、刷抖音。如何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和朗诵、音乐和戏曲的欣赏学习、语言表演基础训练、礼仪训练、自然文化艺术课堂以及客家家训诵读、客家山歌传唱等一系列学习,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开拓知识,增强自信,敢于表达,善于沟通交流,就成为工作室实践乡村教育的一个重点方向。

  自2020年9月开始,“瞭望山·舍|文化工作室”持续在龙村镇中心小学新艳学校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校园”公益课堂。新艳学校有9名教师,近200名学生,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设1个班。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近80名4到6年级的学生来到公益课堂。

  最初,学校能够提供的只有一间放杂物的教室。工作室自掏腰包进行了简单的粉刷,精心布置成“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堂”。“我记得第一次上课时,孩子们非常胆怯,都不敢自我介绍。经过一个学期的公益课堂的学习,孩子们的脸上开始有笑容和自信了,也敢于表达了。”任二说,对于乡村儿童来说,老师不但要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还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这就要求乡村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成为真正教书育人的“教书先生”。当她看到来课堂的女孩们头发乱蓬蓬的,她会半跪着为孩子们梳头,也会把孩子们拥在怀里。任二还会叮嘱孩子们各种生活小事,比如再热都要穿小背心,要勤洗头、勤换衣服,还有如何与男性家庭成员相处等。

  除了与学校合作公益课堂,工作室还开展“梦之星|乡村·小主持人训练营”,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五期。工作室根据乡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涵盖语言表达、文明礼仪、自然文化艺术、古典诗词和音乐鉴赏、模拟主持、外出实训等内容。“特别是外出实训课程,让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去展示才艺,完成即兴采访、谈话、沟通交流、团队协作任务。孩子们觉得很新鲜很有挑战性。训练营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更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温燕青说。

  在这些教学中,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有的孩子还登上了广东少儿春晚比赛的舞台。温燕青认为,乡村教育最缺乏的是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师资方面。在目前的乡村教学体系当中,缺乏音乐、美术、舞蹈等美学美育课程,大部分乡村学校只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目标,学生缺少全面发展的机会。此外,基层繁杂事务严重挤占乡村学校教学资源与时间,乡村教育基金设立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参与努力改进。

  以礼仪培训为抓手助力乡村人力资源开发 

  任二由于专业所长,主要致力于乡村公益礼仪培训,并在礼仪培训的过程中开始深入思考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

  “我们调研发现,乡村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和基层的镇、村干部在基本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形象、职场礼仪、有效沟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就设置了礼仪(公务、商务、公共、个人形象管理)、有效沟通、情商训练、语言训练(演讲、朗诵、主持)等训练内容,帮助学校、幼儿园提升管理、执行力和个人素质,并设置了少儿礼仪,对学生进行礼仪训练。”任二说。

  她希望,培训可以助力五华县龙村镇中小学建设成优秀中小学,打造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对教育有独到见解、拥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善于表达和沟通,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且专业的教师团队,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截至2021年12月,工作室为龙村镇部分学校和幼儿园、村干部制定并实施了培训计划,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任二感到,乡村振兴应该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乡村吸引人、留住人。此外,加快培养乡村第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和乡村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文化志愿者、乡村旅游示范者。鼓励村干部、年轻党员等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

  乡村文化发展要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手抓 

  “瞭望山·舍|文化工作室”主持的乡村文化活动非常丰富,比如乡村音乐会、拜孔子仪式等。工作室帮助村里组建了一支乡村乐队,其主要成员(吉他手),两位是小学校长,一位是开农用车的新农人。

  组织乡村乐队两年来,温燕青看到了乐队成员精神面貌的变化。“乐队成员中的新农人,是我们的同龄人,以前可能因工作、生活上的不如意,经常感到焦虑、精神不佳。乡村乐队组建后,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演出活动,通过短视频传播,乐队的成员也得到很多关注,包括家人的称赞。他们的脸上有了越来越多自信的笑容,参加排练、演出也更加积极和主动了”。

  “乡村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关系着乡村振兴中能否建立起文化自信的问题,需要政府资金、资源的投入,需要更多社会团体的参与,需要发动外出乡贤的支持,需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更需要更多的对外交流与互动。”温燕青说。

  “瞭望山·舍|文化工作室”还有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参与乡村文旅、乡村振兴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创意设计。这方面正是建筑设计师古志浩所长。古志浩在最初回乡创业时,了解了很多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发现一些准备建设的设计方案基本上都是套图,更谈不上因地制宜做设计了。“加之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项目基本都是建桥、修路、装灯,绿化维护方面缺乏技术和资金,后续基本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古志浩在乡村文旅方面的主要规划思路是将村民闲置的房间改造成乡村民宿,用“微度假”的理念去设计、运营。“微度假”的核心内容就是小而美、在地文化、主人文化,通过内容把人留下、把心留下。他介绍,工作室目前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主要是与村两委沟通,每个村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宗族文化、信仰、乡贤等客观条件不一样,需要因地制宜去做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乡村振兴首先要有总体规划。在做设计之前,我们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进行大量走访调研,并查阅与该村相关的书籍,这个过程至少要1个月时间,然后再确定规划设计思路”。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瞭望山·舍|文化工作室”设立之初决定要做的事或者项目基本上都实现了。古志浩介绍,一些意向性的项目还在准备阶段;工作室发展的大方向没有改变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些小调整;正在实施或是将要实施的项目与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更让工作室的成员觉得特别给力的是,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广东画院三家单位组成的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他们给予扶持。“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与珠三角企事业单位、广大高等院校、各级文化组织机构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联系,为乡村文化人才振兴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助力龙村镇的乡村振兴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温燕青说。

(编辑:张钰童)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