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行风>大家风范

“人民艺术家”秦怡:百年中国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

时间:2022年05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影协顾问、上海影协原常务理事、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海电影制片厂离休干部秦怡,5月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100岁。

  秦怡1922年1月31日出生于上海。在整整百年的光影人生路中,秦怡塑造了太多经典的艺术形象——她是电影《遥远的爱》中脱胎换骨的进步女性余珍,也是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机智勇敢的芳林嫂;是电影《马兰花开》中性格坚毅的铲运机工人马兰,也是电影《女篮五号》里饱受苦难却依旧乐观的林洁;是电影《青春之歌》中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林红,也是电视剧《上海屋檐下》里遭受命运无常却依旧坚韧的杨彩玉。这些美丽、坚强、勇敢的角色,为几代影迷所深深喜爱。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时年97岁的秦怡获得了“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1987年,美国影星格里高利·派克偕夫人访问上海时与白杨、张瑞芳、秦怡(后排中)、王丹凤会面 

  百年岁月,为电影事业奉献终生 

  秦怡的百年人生,与电影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年少时,在怡和洋行做账房先生的父亲,经常带小秦怡去影院看电影,“那时候,两毛钱就可以看一部新电影。如果是老片,只要五分”。秦怡在日后的追忆中坦言,当时光影艺术便在自己心中悄然埋下了种子,“电影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不仅用语言、眼神、表情,就连一个很小的动作,都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后来我做了电影演员之后,就再也不想做别的工作了。”

  16岁时,秦怡为参加革命离开上海,她当护士、抬担架,以一名少女的微薄之力,支援着前方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幸运的是,秦怡在此期间遇到了史东山、应云卫两位大导演,在二人的邀请下,颇有表演天赋和灵气的她,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在进入当时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后,秦怡先后参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话剧及电影作品。“我就这样走上了演艺的道路。从不会演戏到渐渐开窍,我正是通过认真演戏以及拍电影,慢慢地学习当好职业演员的素质和修养,慢慢地体会做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多年后,秦怡如是回忆自己从艺之路的元点。

  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辗转来到重庆,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重庆的时候,我们一年要演6部话剧,演足280天。只要日本人不轰炸,我们就演。”除了担任主演,她也甘愿为别人“跑龙套”,甚至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名叫《跑龙套》的书,借此阐释自己心中的“龙套精神”:“无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每一次表演。”

1991年,张瑞芳、白杨、秦怡(右二)、王丹凤等参加赈灾大义演 

  抗战胜利后,秦怡于1946年回到上海,先后出演了《无名氏》《遥远的爱》等影片。新中国成立后,秦怡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并先后参演《失去的爱情》《母亲》《农家乐》《两家春》《铁道游击队》《女篮五号》《红色的种子》《青春之歌》《林则徐》等经典影片。而在电视领域,秦怡也凭1982年主演的电视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秦怡对艺术、对电影,始终怀有一腔热忱,她参演每一部作品,都会全情投入。在拍摄《马兰花开》时,她住在秦岭沙场学开推土机;拍摄《女篮五号》时,她与年轻的女篮运动员们同甘共苦,一起投入训练;拍摄《梦非梦》时,她为了演好一位歌剧演员,专门学唱意大利语歌剧;在93岁高龄,她编剧并主演了电影《青海湖畔》,亲自在青藏高原拍摄了一个多月……她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真实,我一定要亲自下生活、上高原进行实地拍摄,才能让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感动观众、对得起观众。”

  德艺双馨,以大爱回馈观众与社会 

  “回顾人生道路,我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出生、成长,创作生涯与生活道路是不能分割的。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不劳而获,一个人只要自己的心是大的,那么事情就没有大小之分;只要自己的心是重的,那么事情就没有轻重之分;只要自己的心是诚的,那么即使事情成败有别,也多少有些安慰了。我一生都在追求中,活得越老,追求越多。”秦怡曾如是总结自己的人生。

  秦怡演过许许多多角色,在银幕上留下了众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但或许,她留给时代、留给中国电影的最刚毅、最勇敢、最美丽的形象,便是她自己。她一辈子坎坷、磨难,也一辈子坚强、坚韧,从没有畏惧和软弱,从来都温柔又从容。

  2006年1月,秦怡(前排左一)在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优秀电影艺术家”上海著名电影人庆功联谊会上 

  “观众对艺术的热爱,使我从狭小的自我中跳出来。本来嘛,如果是为了‘活命’,何必搞文艺?文艺是需要一种内在的强大精神力量的,而且这种力量始终来自观众。所以我们终身追求的理想,应该是把自己从文艺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过自己的演出给予别人。”在谈到自己的艺术观念时,秦怡曾这样表示,“其实我对演员的理解也是从一开始的‘为谋生’逐渐变成‘为理想’的,以后就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来了。”

  在电影界,很多从业者都认为机会十分重要,遇到好机遇就能一举成名,甚至一步登天。“这样一夜成名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但文艺这个能激发人们思想、触动人们心灵的工作使我感到:一个人真正追求的事业理想与社会上一般追求的名利、荣誉是毫不相干的。做任何一项工作,有理想、有追求,就有幸福。”秦怡这样看待电影工作者的机遇与使命,“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一句口头禅,叫‘机会难得’,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当事业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能凭自己的全部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

  秦怡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步入晚年的秦怡,依然追逐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不仅接拍了不少影片,更筹拍了自己编剧的电影。2015年,在秦怡的不懈努力下,由她编剧、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公映。为拍好影片,93岁高龄的秦怡坚持和剧组成员一起登上青藏高原、坚守在拍摄一线工作,甚至因为艰苦的拍摄而患病,但是她没有丝毫的后悔,因为电影艺术是她的挚爱。2017年,秦怡又参演了由陈凯歌执导的古装大片《妖猫传》,时年95岁的她扮演一位曾见证唐王朝跌宕命运的老嬷嬷。虽然只参演3天,但秦怡仍在片场努力学习,并表示:“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任何东西都学一点,是必需的。我作为一个电影演员,虽然有点经验,但还不够。”

  2015年8月,秦怡(右)在赵丹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与黄宗英亲切交谈 

  2008年,86岁的秦怡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1万元,这是她大部分的积蓄。2009年,刚做完腰椎手术的秦怡,一心牵挂着汶川灾区的孩子,不顾医生反对飞赴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汶川小学的开学典礼。她认为,共产党员应该经常学习、经常充电,多参加各种活动,以便为了解社会、加强学习创造条件,“要使我年迈的双足,尽可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年轻时,对生活的热爱,让秦怡挣脱了现实的困境,并找到了艺术的理想;对艺术的热爱,又启发她感受到更大的来自于观众的爱、来自于祖国的爱,这份大爱也让她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

  “我很高兴,但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还能够离开医院,去到片场拍戏,哪怕跑个龙套也是我的愿望。”在2019年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时,秦怡如是表达自己的心情。

  艺术大家,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1962年,秦怡被评选为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之一;1995年,她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5年,她被国家人事部和广电总局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她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中国影协在《沉痛哀悼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一文中评价道,“秦怡同志怀着对电影艺术的崇高敬意和赤诚之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真诚敬业的品格,潜心耕耘、精益求精,在《青春之歌》《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浪涛滚滚》《林则徐》《青海湖畔》等40余部影片中,以自然含蓄、朴实细腻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银幕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秦怡同志是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她满怀对祖国的无限热忱,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用质朴精湛的演技谱写了中国电影的璀璨篇章;她一生不为名利所动,乐观向上,用满腔热情拥抱事业,用博大爱心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德艺双馨的内涵,引领着广大电影人弘正道、扬正气、树新风,为中国电影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2017年4月,第27届白玉兰奖颁奖仪式上,秦怡为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9年,在上海华东医院疗养期间,秦怡参与了微电影《守候》的拍摄工作。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在影片中扮演一名护士长。她感慨,无论在家中还是住在医院里,秦怡执着于艺术创作的这根线从没断过,“这根线贯穿在她整个人生当中。她的气质里,有女性的美丽高贵,有朴实的善解人意,有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有遭受生活不公时的坚韧不馁,还有对爱的坦荡。她既自尊又平和,既‘高高在上’又落落大方、平易近人,她拿得起放得下,经历过人生坎坷、儿女情长,得到过至高荣誉、辉煌成就,丰富绚烂,又简单如水。”奚美娟如是说。

  中国影协副主席、上海影协主席任仲伦还记得,当年秦怡提出要拍摄《青海湖畔》时,自己是不太赞同的。“我跟秦怡老师商量,您想拍电影,我可以帮您拍一部关于您的纪录片,就在摄影棚里面拍,用您的经历,折射上海乃至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也很有意义吗?”可秦怡拒绝了,她对任仲伦说:“我有啥拍头,我要拍电影。”秦怡对电影艺术无怨无悔的热爱,写在纸上,不过是简单的7个字“无怨无悔的热爱”,落实在行动上,却是沉甸甸的分量。“毫不夸张地讲,秦怡就是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长期以来,我们都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她对电影的那份无可比拟的热爱,让人动容。”任仲伦表示。

  上海电影集团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佟瑞欣跟随秦怡一起去青海拍摄了《青海湖畔》。他表示:“很多人都说秦怡老师是最美的,跟她合作后我才发现,这种美来自于她内心的坚强。”经历了这次拍摄,佟瑞欣觉得自己在秦怡的感召之下,也“变了”。“她的艺术‘脚力’、她扎根生活的那种韧劲,都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反过来也促使我和身边的文艺工作者在艺术事业上不断鞭策自己、提升自己。”

2015年,93岁高龄的秦怡编剧、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海报 

  早在1982年,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犇就曾跟秦怡合作拍摄了3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这次合作给牛犇留下了深刻印象。“秦怡老师拍戏时特别认真,有些演员演哭戏会用到眼药水,但她完全不用,都是靠自己的感情;不但如此,她对眼泪流下来的位置都很讲究。这种对于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人敬佩。以她当时的资历,一般导演不敢在演戏上对她有更多要求,但她却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2018年,83岁的牛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秦怡是他的入党介绍人。牛犇还记得,当时秦怡在病床上为自己写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牛犇是个好同志,我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也会做得很好。”2021年,牛犇在探望秦怡后表示,“她一辈子都那么努力、那么爱惜自己。作为一个演员、一个共产党员,我还要继续向她学习!”

  “一生都在追求中,活得越老,追求越多。由于时日无多,也就更加急急匆匆。”1997年,秦怡在为自己的《跑龙套》一书作自序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是的,时间匆匆,百年也只是一瞬。但秦怡的百年电影人生,却给世界留下了永不凋谢的美丽。

  本组图片摄影祖忠人 

百年芳华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