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行风>大家风范

吴祖强:他的名字将铭刻在中国交响乐史册上

时间:2022年03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何春生
0

 

吴祖强(1927-2022年)

  3月14日中午,吴祖强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闻此消息,悲痛万分,思绪万千。我因从事交响乐工作在吴祖强先生领导下工作多年,回想起那些记忆中的往事,是学习交响乐的日子,也是向吴祖强先生学习的时光……

  1994年9月15日,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周巍峙任会长、李德伦任艺术指导、吴祖强任常务副会长。当晚,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庆祝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成立交响音乐会,李德伦与谭利华分别担任音乐会下半场和上半场的指挥,音乐会受到首都交响乐爱好者的热情欢迎。

  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筹备组在吴祖强先生的领导下,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我在原中央乐团一位同志的介绍下加入了筹备组,在吴祖强先生领导下工作多年。

  在基金会筹备过程中,我们筹备组的工作人员不是到吴祖强先生家汇报工作,就是与他一起到李德伦先生家或周巍峙先生家汇报工作或开会。吴祖强先生在李德伦先生和周巍峙先生口中有“智多星”的美称,并深受两位信赖。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我们向三位先生汇报完工作,另外两位先生随即转身看着吴祖强先生,吴祖强先生便给我们布置工作。

  吴祖强先生经常为我们“站台”。基金会筹备期间,为了筹集经费,我们经常以“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筹备组艺术家小分队”的形式到外地演出。一次,我们得到一家四川企业的支持,要到成都演出。为了扩大效果,我们联系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邀请时任四川省省长肖秧出席。对方问:“你们哪位领导来蓉出席啊?”我随口说:“我们会有部长级领导出席。”随后,我向吴祖强先生汇报,说明情况。他说:“不就是要我去嘛!订机票吧。”吴先生和肖秧省长的会面对基金会的工作帮助很大。

  吴祖强先生特别善解人意,从不让我们为难。当时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筹备组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企业家、有杂志社中层领导、有乐团演出部负责人、有文化公司的同志,大家对交响乐业务都不太熟悉,有时难免会说出几句外行话,每当这时,吴祖强先生总是和蔼地看着我们,我们就知道有出错的地方了。

作曲家吴祖强画像 罗琪 绘

  在基金会即将成立的时候,我向吴祖强先生提出举办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展演活动的建议。我草拟并打印好建议稿和项目方案到吴祖强先生家中汇报,他看过建议稿后对我说:“小何,你这个建议好,对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当看到项目方案中写道“中国交响乐的发展要走好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只有民族化,才能国际化。民族化是基础,国际化是发展。无内不稳,无外不强。要加快民族化的进程,加快民族化的发展。不然,只能是荒了自己的地,肥了别人的田。宣传中国作曲家、演奏中国作品,繁荣和发展中国交响乐事业”时,他对我说:“小何,前面写得挺好,后面的就不要了吧。再有,还是中外作品吧。”我说:“吴老师,咱们中国话需要反着说。不然,没有说服力。咱们中国交响乐起步晚,创作水平有待提高。只演奏中国作品是为了给中国作曲家更多的集中演奏和交流机会,不然,中外作品同台演奏,我们的作品不占优势。”吴先生看着我说:“似乎有点儿道理,那就按你说的办。送德伦和巍峙同志,看看二老有什么意见。”我随即到李德伦先生和周巍峙先生家中汇报,他们都同意举办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展演活动,并希望做实办好。2008年5月至11月,“百年交行·世纪交响”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展演活动在全国13座城市举办了25场中国作品音乐会,共演奏了165位中国作曲家的161部作品。该项目入选了《音乐周报》评出的“2008年中国音乐界10件大事”。

  那一年,吴祖强先生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的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展演活动开幕音乐会和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闭幕音乐会。在闭幕音乐会后的招待会上,吴祖强先生对我说:“小何,你为中国交响乐事业作出了贡献。谢谢你!”

  为了使中国交响音乐季这项事业长期举办下去,我们在音乐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北京民政部门注册了名为“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的项目机构。我邀请吴祖强先生担任名誉职务,他说:“小何,我年龄大了,跑不动了,你找庚辰同志吧,就说是我说的。”我到傅庚辰老师家说明了情况,邀请他担任名誉职务,他欣然接受并支持至今。12年来,中国交响音乐季秉承全面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成果,坚持“宣传中国作曲家、演奏中国作品,繁荣和发展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宗旨,保持“回顾展”“论坛”“音乐会”和“出版发行”四大板块,跨越25座城市,先后举办了6届全国展演活动、64场音乐会,共演奏381位中国作曲家的403部中国作品,成为我国目前只演奏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展演平台,为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持续办好事、做实事。

  基金会成立后,我们在吴祖强先生的提议和领导下,以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的名义举办了一届弦乐四重奏比赛,发现了一批弦乐人才,他们现在还活跃在国内外乐团中和舞台上。

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闭幕音乐会

  1995年9月,基金会资助了第八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音乐)评奖颁奖暨获奖作品音乐会。朱践耳的《第二交响曲》、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罗忠镕为筝与乐队创作的《暗香》、刘湲的交响狂想诗《为阿佤山的记忆》、周龙创作的打击乐协奏曲《大曲》、郭文景的交响乐《蜀道难》、朱践耳的交响音诗《纳西一奇》、徐振民的管弦乐音诗《枫桥夜泊》、权吉浩的交响幻想曲《山魂》、努斯勒提·瓦吉丁的管弦乐曲《木卡姆主题序曲》、金湘的交响狂想曲《天问》、张千一的《大提琴协奏曲》、唐建平创作的现代舞剧《菊豆与天青》第三场“悲情”、王宁为箫与管弦乐队而作的《醉中仙》等33部作品获奖,经常被音乐会选用。

  之后,我到吴祖强先生家拜访并汇报中国交响音乐季举办情况。他握着我的手说:“小何,这很好,你要坚持做下去。”我说:“吴老师,我已将中国交响音乐季作为我毕生的事业了,我会永远地做下去。”

  吴祖强先生做事细心缜密。一次,我在吴祖强先生家汇报工作时,座机有电话打进来,他接完后要我帮忙把写字台上的电话本拿过来。吴祖强先生打开电话本的一幕把我惊呆了:电话号码就像芝麻有序组合一般,一行行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上面。作曲家就是作曲家啊,敬佩之心再度升腾。

  我最后一次见到吴祖强先生是2013年在石家庄举办的河北交响乐团成立30周年的活动上。吴祖强先生在夫人郑老师的陪同下出席了音乐会和座谈会,我单独与吴先生聊了一会儿。

  吴祖强先生对基金会筹备工作的领导是卓越有效的,筹备思路是清晰明确的,重大节点和重大事项的把握是切实到位的。他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和基金会的工作是有布局、有成效的,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吴祖强先生驾鹤西去了,我们永远怀念他。他对中国交响乐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将始终铭记在我们心里,铭刻在中国交响乐的史册上。

  (作者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原理事、演艺部主任,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秘书长)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