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建设美丽新疆 感悟总书记“文化润疆”的深情厚意!

时间:2023年09月1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白安琪
0

  “习艺强国”工作室

  8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回到国内后,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
   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治疆“五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显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实现路径就是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质言之,文化润疆。
   巍巍天山舒长卷,壮美昆仑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多个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工作谋篇布局、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打牢新疆社会稳定
   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文化润疆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必然要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发挥好文化维系社会团结和睦、提升凝聚力的作用,能够促进新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环境。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 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总目标。
  2017年3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
   “就是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
   2020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文化润疆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润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要求,为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心系新疆文化事业发展
   情系新疆各族人民生活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要传承和发展好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和保护中唤起各族群众的群体记忆和情感共鸣,用团结和睦的文化滋养新疆各族群众。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过程中与20位宗教人士召开座谈会,他表示:“作为一种文化,我很注意看宗教方面的著作,宗教在劝人向善方面有很多智慧,有很多有益的阐述。”
   2022年7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一起。
   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2022年7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少儿阅览室,观看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表演。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饶有兴致地观看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表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
   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是文化润疆的重要内容。做好文化润疆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爱疆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
 
  以文艺精品凝聚起
  各民族奋斗的磅礴伟力
   文化润疆工程,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工程,需要从战略高度谋划,从多个角度推进,从各个维度建设。要深刻把握文化的符号意蕴,创新“润”的方式方法,达到“润疆”的目标实效。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宣传机构和媒体通过各种喜听爱看的方式,向各族干部群众不间断地传播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全方位推进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中国文联文化润疆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各级文联组织文艺援疆项目有效实施,各类文艺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多次邀请国内知名艺术家来疆采风创作,推出一批新疆题材优秀作品;举办庆祝建党百年“各族儿女心向党”歌舞晚会;组织国内知名音乐家赴新疆采风创作,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在京举办“新歌唱新疆”——2022年优秀原创歌曲演唱会,推出《天山放歌》《画一个新疆》《问新疆》《喀什的夜》等一大批新疆题材优秀作品。在中国文联、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及兄弟省市文联援疆协助下,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歌舞剧《班超》《玛纳斯》《解忧公主》等一大批新疆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精彩呈现;举办“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大美边疆——第五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等国家级大展,对外宣传展示新疆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2023年6月,“新歌唱新疆”——优秀原创歌曲演唱会巡演在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喀什四个城市举行,“新时代 新征程——美术作品展览”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美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国文联文化润疆主题展演活动成功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用高质量的文艺创作成果增强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同时,新疆也以大思路大手笔谋划文化润疆各项工作,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有效路径——
   帕米尔高原上的阿合奇县,史诗《玛纳斯》古朴悠远吟唱;和田市吉亚乡,色彩绚丽的艾德莱斯绸完美织造;吐鲁番市高昌区,古老的桑皮纸制作技艺精美呈现……
   截至2023年7月,全疆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5425个,其中3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94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15个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七届“天山文艺奖”评选出电影、电视剧、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17项88部获奖作品;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演绎出新时代新疆各族人民的和谐幸福生活;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生前事迹改编,再现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与解放军官兵一同戍边的感人故事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感动观众;“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石榴籽文艺小分队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基层群众真实的生活中找寻创作亮点,推出《五星出东方》《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等一批直抵人心的精品力作……
   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疆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用心用情用功创作了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成为新疆文艺工作者的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为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持续助力。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2500多万各族儿女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所在。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
让我们以“文化润疆”为抓手,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编辑:简宇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