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文艺新未来 | 全国两会文艺话题高频词分析

时间:2023年03月1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刘青
0
     3月13日,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文艺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文艺界实际和自身文艺实践,积极建言献策,谋划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小艺对媒体公开报道的2023年全国两会与文艺相关的大会提案、建议和代表、委员访谈共78篇文章进行了词频分析,前十大高频词分别为“历史”“ 作品”“ 网络”“研究”“ 创作”“传承”“ 传播”“ 人才”“ 保护”“ 体系”。
  小艺择取了有关文章中与以上十大高频词相关的部分内容,一起共盼文艺新未来!
  高频词 历史
  成立中国历史影像研究中心,统筹国有艺术博物馆(图书馆)与民营摄影博物馆的中国历史影像数据库工作。
  ——摘自谢子龙代表:《关于加快建立<中国历史影像典藏制度与文物评定标准>的建议》
  建议推动打造“西泠学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载体,通过开展港澳青少年美术、书法、篆刻教育培训,促进港澳青少年更好认识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用艺术方式助推港澳青少年的“人心回归”。
  ——摘自林蓝代表:《关于共促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高质量发展 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建议》
  鼓励和邀请艺术家以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文化为题材,以口头传统为素材,进行艺术再创作。组织适合舞台展示的口头传统与再创作艺术作品的同台展示。
  ——摘自茸芭莘那代表:《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建议》
  高频词 作品
  可通过各种行政手段促使自媒体内容创作者与拥有作品版权的平台进行合作,使版权保护的“维权”和“合理使用”的限权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实现版权权利人、平台以及短视频生产者对作品资源的利益共享的最大公约数。
  ——摘自范宗钗委员:《加强短视频侵权管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家文化符号发展专门机构的主导下,为国家文化符号的传播与使用开设绿色通道,鼓励国家文化符号设计者带着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
  ——摘自舒勇委员:《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历史契机 向世界推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文艺作品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摘自刘笑伟委员:《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文艺篇章》
  高频词 网络
  组织各现有网络平台加强内容运营传播的交流联动,认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自郝戎委员等:《关于建立中央级文艺精品网络新闻传播平台 切实让文艺正能量成为精神大流量的提案》
  制定国家级网络文艺发展规划,充分指导网络文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发挥精神力量。
  ——摘自蒋胜男委员:《关于网络文艺突破“九龙治水”,形成“拳头效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建议》
  我国在网络文艺领域就业教育和指导还有待加强。
  ——摘自姜耀东委员:《关于建立大学生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机制 切实提升高等教育美育水平的提案》
  高频词 研究
  发挥艺术类院校在文艺人才培养、艺术理论研究、文创设计智造、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发兼具时代性、实效性和实用性的艺建类课程体系。
  ——摘自许江委员:《艺建美丽乡村》
  发挥高校专业性、前沿性优势,用跨学科、跨领域眼光扩大摄影外延,对摄影与影像做贯通式研究。
  ——摘自郑更生委员:《关于建立“摄影与影像学”一级学科的提案》
  有利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走上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与国家级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学科设置以及相应的规模,形成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五位一体”的新发展格局。
  ——摘自唐延海委员:《关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开设杂技研究所的建议》
  高频词 创作
  观众通过观看雕塑家创作和与雕塑家的交流互动,将自身的认知通过艺术再加工提升到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摘自吴为山委员:《推动“为新时代人物塑像”进入公共空间》
  加快制定《保护条例》,有利于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组织了解在传承、利用和创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时的权利边界,依法处理作品创作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纠纷,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摘自邱运华委员:《以版权保护助力民间文艺传承发展》
  通过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为在校生提供实操演练的机会,推动双方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产业合作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摘自王勇委员:《关于文艺院团与艺术院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提案》
  高频词 传承
  将演出经纪作为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国家层面将戏曲演出经纪纳入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从规划角度将戏曲演出经纪纳入文化发展各类规划,大力孵化培育专业戏曲演出经纪机构,构建戏曲艺术全产业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戏曲艺术、致力戏曲演出经纪的专业人才队伍。
  ——摘自沈铁梅委员:《探索扶持戏曲营销推广新模式》
  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乐器改革的宣传和奖励力度,提升改革成果的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由政府或专业机构牵头,定期对改革成果进行论证评估,遴选改革成效显著的乐器,在相关院团推广使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切实有效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
  ——摘自姜克美委员:《关于进一步推进民族乐器改革和成果推广的提案》
  “非遗”的保护传承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必须由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对不同的“非遗”项目分类施策开展保护传承。
  ——摘自田静委员:《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建议》
  高频词 传播
  将春联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项目。
  ——摘自张继委员:《关于建议建立春联内容供给形式并形成生产 流通 消费国家级文化产业链的提案》
  建议拓宽思路,用好线下影剧院等资源,从院线发行的角度拓宽传播渠道,促进数字文艺作品的传播和推广。
  ——摘自田沁鑫委员:《关于“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的提案》
  对于完成培训、在直播间获得显著传播效果的传承人,可在国家层面设立“年度非遗传播者”等奖项。
  ——摘自张颐武委员:《“非遗+网络直播”促进文旅产业振兴》
  高频词 人才
  建议参照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两院院士的标准,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人才扶持。
  ——摘自姚建萍代表:《关于加快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建议》
  随着疫情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艺术类高校应恢复专业考试与高考笔试配套的录取模式,把好人才入口第一道关,真正通过专业选拔发现一批“好苗子”,通过教学培养一批“好苗子”。
  ——摘自冯远征委员:《进一步加强和优化艺术类院校“专业考试”招考模式》
  为提高中国美术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建议适当调整美术高考中文化课和美术专业课的成绩比重,以吸引更多真正热爱美术的人才接受专业教育、进行艺术追求,促进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
  ——摘自许鸿飞委员:《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  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高频词 保护
  继续完善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大力保护长江流域戏曲、武术、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长江流域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传承创新,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摘自冉冉代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我有十点建议》
  推动“老字号”博物馆集群式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打出知名度,叫响“老字号”博物馆群品牌,促进“老字号”产业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旅融合。
  ——摘自吴华侠代表:《关于建立国家级“老字号”数字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建议》
  使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展示、科研和运行更具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进一步发挥其综合性价值作用。
  ——摘自韩新安委员:《建立中国音乐博物馆》
  高频词 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戏曲演员特别是武戏演员的独立的长期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
  ——摘自谷好好委员:《关于健全戏曲演员特别是武戏演员综合保障体系的提案》
  为了更好地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建议构建青少年戏曲普及体系。
  ——摘自曾小敏委员:《关于构建青少年戏曲普及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建议》
  成立杂技研究专门学术机构,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重要指示的题中应有之义,亟待有关方面切实推动落实。
  ——摘自吴文科委员:《成立杂技研究专门机构 推动杂技艺术高水平发展》
  全国两会文艺界代表委员聚焦文化艺术领域,描绘出文艺新未来。新时代文艺将进一步鼓励精品创作、增进理论研究、加大传播力度、加强传承创新。回望历史、聚焦前沿,培养优秀文艺人才,激励文艺工作者继续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本文中高频词分析文本来自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中国作家网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中国文化报微信公众号、文艺报1949微信公众号中(2023年全国两会)文艺领域代表委员提案、建议等,以及相关访谈文章)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