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能“文”又能“武” 有“技”更有“道”

时间:2019年08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悦
0

能“文”又能“武” 有“技”更有“道”

——琵琶“小金钟”全国展演带来的思考

  闭幕式音乐会上,吴玉霞、章红艳、杨靖(从左至右)等演奏家与小选手们齐奏 朱晓峰 摄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琵琶是少见的能“文”能“武”,且中西皆宜的一种。四根弦在手指拨弄间亦是气象万千,而且琵琶“抱”在演奏者怀中,也就决定着“琴人合一”的重要性。提到琵琶演奏人才的涌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那就是1980年的“上海之春”全国琵琶比赛。而时隔将近40年,8月15日至18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的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或许也将被深深记录下一笔,一批琵琶演奏的“明日之星”正从这里冉冉升起。

被比赛改变的人生

  随着民乐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备、专业人才一定的积累,1980年5月,“上海之春”举办了新中国成立30年来的首次全国性琵琶邀请赛,“上海之春”全国琵琶比赛选拔出一批能代表当时全国最高水准的青年琵琶演奏家,他们亦是当今活跃在舞台上和讲台上的琵琶名家。

  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评委会主任、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吴玉霞,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专业组评委、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杨靖、刘刚,著名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陈音等都是那次比赛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那次比赛中,吴玉霞、杨靖获得了二等奖,刘刚获得了三等奖,陈音排在了21名,没有获得等次奖,这让他念念不忘、颇为感喟。

  在琵琶“小金钟”专业组公布第一轮成绩的时候,如今已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琵琶首席的陈音十分坦诚地对小选手们说,“1980年参加‘上海之春’,那时我还很小,也是第一次参加比赛,而那次比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就像今天的你们站在这里,每个人都感觉很自信,但其实进入到比赛环节,评委们都有各自的审美。艺术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只有不断地磨砺,不断地学习、借鉴,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它在短暂的十分钟的展示时间里,把你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瞬间爆发、呈现出来。”陈音改编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此次琵琶“小金钟”全国展演中选手们演奏率非常高的乐曲。他创作的琵琶乐曲《山之舞》《山之韵》《茶马古道行》《秋月吟》也在界内获得一致的好评。“道阻且长,那时第21名的我仍然在弹、在创作,但不少那时获得很好名次的演奏者却已经不再弹琴了。”

  利用缠着皮筋儿的搓衣板练习左手技巧,用自制的竹弓练习右手的轮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刻苦与勤奋,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孩吴玉霞考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乐队,随后又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乐队学员班,开始了学艺的道路。40余年与四根弦打交道,往往就是一人一凳刻苦钻研,吴玉霞以其对琵琶独到的钻研、丰富的舞台实践,形成了学贯南北、刚柔并济的演奏风格。在向小选手宣布成绩时吴玉霞有些不忍甚至有点哽咽,45进18的比赛,要淘汰大半选手,“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她反复对台下小选手们说出的肺腑之言。“我自己就是艺术普及的受益者,我有着普通人的情结。可以说我们是被比赛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代人,‘上海之春’全国琵琶比赛让我们成为了受益者,让我一步步稳步走,变得强大。希望‘小金钟’也是,不论对艺术人才的挖掘还是师资力量的涵养,都是一种激励和激发,让琵琶艺术往良性发展的方向走。”

用心、用情、用智

  本次展演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专业组参赛者是18岁以下,目前就读于音乐学院、艺术院校等附中、附小琵琶演奏专业的演奏者;业余组参赛者是由各地音协甄选推荐的、有良好演奏基础和艺术修养的琵琶演奏者,按年龄划分为少年B组(14岁至16岁),少年A组(10岁至13岁)和儿童组(9岁以下)。在展演的业余组评委、中国音协琵琶专业委员会顾问傅丹看来,少年B组的不少选手因为年龄和学琴时长的关系,演奏水平以及对作品的理解都非常出色,甚至接近专业组选手的水平,这对于琵琶演奏的发展来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从娃娃抓起,是“小金钟”展演的要义,不仅要发现和重点培育琵琶专业演奏的好苗子,更要从基数较大的业余组选手中储备力量。“这就好比塔基和塔尖的关系,只有‘塔基’的稳固人数与扎实基础,才有可能有‘塔尖’的发展。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希望用技术引导、活动参与等方式推广、普及琵琶艺术,来激发基数更大的学琴人群的热情,提高演奏基本功的水准。而展演的目的则是给阅历尚浅的选手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平台,有助于他们打开音乐视野。”吴玉霞强调。

  来自辽宁的13岁小选手岳昊洋是专业组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从4岁多开始学习琵琶,12岁考入音乐学院附中,第一次参加这么高水平的比赛,第一次穿礼服和高跟鞋演奏,也让岳昊洋既感到兴奋不已又深感“天外有天”,从“琴房”走向“赛场”要走的路还非常漫长,止步于第一轮,也让岳昊洋深感艺无止境。上一次琵琶“小金钟”展演还是在五年前,那时的岳昊洋还是懵懂的小孩子,这次之后或许再次举办就是五年之后,那时的岳昊洋已即将高考,面对的或许是更加残酷的竞争压力,正如岳昊洋妈妈所说,“这次没有白来,见识了这么多高水平的选手,对孩子来讲也是极大的历练。”

  专业组评委、中国音协琵琶学会副会长刘刚强调,在练习基本功以及磨练技术的同时,要重视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的储备,一些选手感觉确实在弹琴,但脑袋“很空”。正如吴玉霞对选手们所说,“学习音乐是由内而外呈现的一种美,不仅丰富生活、积累学养,也让视野、眼界更加开阔,学音乐的人必须全面发展,因为演奏需要严谨。所以展演过程中,不仅考验技术储备,更多的是考验心理,功夫在诗外,要通达‘技’和‘道’的关系,做个有心人。也就是‘用心’、‘用情’更要‘用智’”。

沉下心,育新生

  在民族器乐中,琵琶的学习难度公认是比较大的,并不像有些乐器学几次就能很快上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增加了专业门槛以及业余普及的难度。学习和演奏琵琶更需要强调耐力和耐心,因为要付出很多。从山东来的儿童组小选手段姝含只有9岁,自从报名参加这次“小金钟”展演,她整个暑假每天练琴6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休息日。陪伴孩子前来参加展演的段姝含妈妈说,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理解曲目并弹出作品的韵味真是很难。

  《龙船》是展演中选手们演奏率非常高的一首曲目,专业组评委、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张强就认为很多选手一味追求“快”而让曲子失了味道。“音乐作品不是炫技,要考虑倾听者的心理感受,并不是演奏越快越好,声音越大越好,尤其是琵琶这件乐器,最有魅力的恰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现在听到的很多的却是‘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珠落玉盘’最有魅力的美的声音在哪里?现在琵琶的“脾气”太坏了,太暴躁,比如‘扫弦’包含了太多音乐性和丰富的声响在里面,变换无穷,非常具有魅力,而声音之美应该是所有琵琶演奏者的毕生追求”。

  在民乐领域,中国音乐“小金钟”只有琵琶和二胡展演,注重引领性、专业性的同时进行社会艺术教育普及,是“小金钟”艺术展演一贯的宗旨。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宏表示,近年来,从中国音协音乐考级的数据来看,考级人数是在逐年上升,但琵琶、二胡这两种民族乐器的考级人数却有所下降。中国音协举办“小金钟”展演,就是希望在促进这两种民族乐器发展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小金钟”这个全国性、专业性的展演平台,对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是非常大的鼓舞,既有利于拔尖演奏人才的脱颖而出,也有益于社会艺术普及拓展更多受众。在行业内最具权威性的评委在展演过程中的专业评比,对选手们来说是难得的专业提升机会,而极为严苛的评选标准也向选手们传递了作品、谱例、演奏方面规范性、专业度的重要性。

  中国音协会员部的王昕作为少年A组展演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展演现场忙碌着,闭幕当天她不禁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感慨:“2019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沉浸、沉醉、沉下心;育优、育美、育新生”。而这,也正是大众对“小金钟”的美好期许。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