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思维与角色的转换——苏德新诗歌翻译点评

时间:2012年10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古丽莎·依布拉英
0

  我们经常说,懂得维汉双语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几个能胜任双语间的文学翻译。人类生存在一个相同的客观世界,但各民族却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些民族间的差异必然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对于同一思维内容,不同民族的思维角度可能不一致。虽然这种差异仅仅靠语言本身的规则是解决不了的。但是,翻译家、诗人苏德新在耳闻目染当中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融入到维吾尔族社会和文化当中并且熟练掌握了维汉两种文化和语言。他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充分吸收了维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他可以自然地转换思维方式。

  他在文学翻译当中,用自己的思想把握着外部世界,形成自己的认识,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化表现。苏德新翻译了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博格达·阿布都拉的诗——《眼睛》:“眼睛是两只/两只都能看到世界/但是/永远看不到/另一只/于是造物主/在正中间/造了一道隔离墙——鼻梁!”乍看,诗表层意义很简单。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原作风格和原作者思维方式的制约。这首诗的作者是根据维吾尔族俗语来作出的诗,即“要不是中间的鼻梁相隔,右眼就会吃了左眼”。这个俗语根据语境的不同有许多不同的含义。而在这首诗里表达正因为相隔才能看到世界的美,有着距离产生美的意义。人类的思维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又具有个性或民族性。这正是翻译主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转换思维方式的根本所在。不同的译者的思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就产生了不同民族由于各种差异而为翻译设置的障碍。要解决这一差异,翻译主体就必须在翻译过程中转换思维方式,在分析原语的理解阶段,运用原语思维,在综合译语的表达阶段,运用译语思维。译作通过跳跃式的格式等多个表达手段,来尽可能地体现诗的本质含义。

  我们知道,翻译并不是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两种文学传统的语境下进行的。译者对自己和自己文化的理解,是影响他们翻译方法的诸多因素之一。这一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对翻译的影响,即通过译者主体的文化认同,文化意识作用于翻译的转换策略。

  我们还可以看看苏德新的译作《赛里木湖的传说》,这首诗是维吾尔族诗歌当中的名诗,诗的意境深邃。诗中描述湖中有鸡鸣、犬吠,还有云雀别样的鸣唱等等,表明生命种种的迹象。通过这些来说明赛里木湖里还有有关古城堡美丽的传说,永远隐藏在湖中。苏德新的诗人角色使得这首诗更富有诗意,他使翻译出来的作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苏德新熟谙维吾尔族人文精神,深入系统学习维吾尔族文字和文化,具有学者的素质,在对原作理解上可以克服许多的理解错误。他对原作如此心领神会,曲径通幽,是借助了他诗人的角色。最后两句是诗的点睛之笔,描述赛里木湖“流也流不出/溢也溢不了”,体现湖水恰到好处的样子。他可以真正渗透入诗的意境当中,并且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而语言艺术则更是着力突显语言的意象性。翻译活动是一种涉及双语的复杂语言艺术,译者不仅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去把握原文的语义信息,而且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原文的潜在意象,并通过译文语言的显像结构传达出来。我们知道人们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苏德新生活在新疆,同这里的维吾尔族人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创作或翻译出的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因此,他在维译汉的文学翻译中,可以在两个民族、两个文化中间做到游刃有余地发挥,不断地转变思维方式。

  苏德新是翻译家,也是诗人。他具有诗人所特有的素养,如对诗的敏感度、诗意的领悟力及较强的表达力。因为在他用译语表达的时候,他相当于是一位诗人在按原作者的意图写诗。另外,译者的教育状况、实践水平、认知能力、文化素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识工具、乃至他的生活等都是制约他思维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苏德新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填补和连接这些空白,使模糊不定的作品形象转化为读者心目中明晰、确定的意象。译者在解读原文时,通过作品中的特定场景展开,形象地感受到原文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受到原文作者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艺术修养。同样,译者要通过在译文中重构美学意象,唤起译文读者对原文审美价值的感受。

  在诗歌翻译实践中存在的尴尬往往表现为:诗歌译者要么由学者来承担,要么由诗人来承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既是学者又是诗人的人少之又少,真正是凤毛麟角。而绝大部分的诗歌翻译往往是由学者来承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翻译诗往往缺少诗情画意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素质上讲,苏德新是诗人和学者这两种身份的有机结合体。只有当对立着的角色双方互相融洽、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时,诗歌翻译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通过对他不断地了解,我发现他明白着诗歌译者懂得其所充当的角色,然后,他会按照其角色所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去操作。我们知道,摹仿者的任务是摹仿,创造者的任务是创造,因此我们说,散文的翻译是作者的奴隶,诗歌的翻译是再创作;这样,诗歌翻译便既服从原作又支配译作;学者的任务是求真务实,诗人的任务是创新唯美,所以诗歌翻译既求真又唯美。这些,都体现在他上述的翻译实例中。

(编辑:路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