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理论学术

面向新观众群体,是“新武侠”发展的应有之义

时间:2020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0

《月上重火》热播,网播时代的武侠剧走向何方?专家表示——

面向新观众群体,是“新武侠”发展的应有之义 

网剧《月上重火》剧照  

  最近热播的网剧《月上重火》 ,男主角上官透是观众们热衷讨论的一大话题—— “男主演自我特色太过鲜明了”和“男主真的是风流潇洒”是某评论网站上对其最主要的两种评论。

  “上官透的古装扮相确实很美,扇子一打非常潇洒,飘飘欲仙,超凡脱俗。 ”正如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高级编辑陈芳所说,即便如此,扮演上官透的演员对角色内心和情感的理解、挖掘还需要进一步的修炼。对此,影评人李星文有不同的看法:演员的“造型、扮相有一种冷冽的气质” ,这恰恰是网播时代武侠剧的一大特点,“年轻观众就吃这一套,即使没有表演方面的魅力,那种‘面无血色,冷感情人’的吸引力也足以获得许多观众的认可” 。

  这就是武侠剧在传统语境和网络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不同面向。在7月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月上重火》线上研讨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月上重火》的艺术特色,以及武侠剧在网络时代的艺术探索及发展方向。专家们认为,面向新观众群体,是未来“新武侠”探索的应有之义。

  “武”与“侠” ,继承传统武侠的美学基因  

  “我记得有一集,英雄大会中,上官透揽着重雪芝,以轻功离开擂台,既显得剑拔弩张,又有唯美浪漫的一面。 ”说起《月上重火》的亮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认为,武打场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唯美,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中国武术一向有神秘化、传奇化和舞蹈化的倾向,在传统的武侠剧和这部《月上重火》中,表现得都很鲜明。 ”

  “武侠剧的看点一般有两个——‘武’和‘侠’ 。 ”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武”是指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和描写“江湖纷争”的场面,“侠”则是指精神层面的一种境界,“侠者,必须在‘硬核’武功之上,具有馥郁之气、君子品格、人性光辉和家国情怀” 。康伟对《月上重火》中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剑是江湖的器,茶是江湖的意,无器难成江湖豪气,无意难蕴江湖深沉。 ”他认为,这句话是对“武”和“侠”的绝佳阐释。

  “我们的文人、侠客往往具有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政治理想一般在历史正剧中表现出来,而对人生理想的刻画,则往往出现于古装剧、传奇剧之中。 ”戴清表示,“千古侠客的一种人生境界,也是千古文人的侠客梦想,是侠在江湖,红妆相伴,神仙眷侣,远离朝堂,相忘于江湖。 ”这也是传统武侠剧表现的重要主题。

  除了“侠”的精神,武侠剧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还有饱含诗意的服装和情景设计。 《光明日报》文艺部评论责编牛梦笛认为, 《月上重火》在服装、化妆和道具方面,都展现了古典美学的基调,比如:剧中重火宫弟子的服装设计是冷色调的,彰显“兵器之感” ;而对月上谷的呈现,则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净之感。

  拥抱互联网,展现不同以往的“新江湖”  

  在继承传统武侠的美学基因之外, 《月上重火》还展现了“基于新一代年轻人的想象和审美共鸣”的“新江湖” 。 《文艺报》艺术部副主任徐健用“新江湖”这个词来形容《月上重火》对“江湖”和“武林”的表现——剧中,除了武林门派争夺武功秘籍、各大门派寻仇重火宫、召开英雄大会外,这个“江湖”已经少了金庸、古龙等一代作家笔下名门正派的道义秩序,而是多了一些铢锱必较和尔虞我诈;同时,“武林”也不再是过去那种与朝廷对立的逍遥世界,而是与官家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受到了官家的支配和左右。

  徐健认为,这种“新江湖”的呈现,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呈现了网生影视剧的叙事特点,“ ‘新江湖’中主人公对情感的理想追求,与当下青年人自我价值的定位相近,更与我们的现实人生有着密切的呼应” ,符合当下影视剧所追求的网感。

  网感,是很多专家对《月上重火》艺术特色的定义,也是他们展望武侠剧未来发展时常常提到的概念。

  “要创作一部让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能够接受的武侠剧,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陈芳认为, 《月上重火》在主要角色的设置、对成长主题的诠释和对叙事节奏的把握上,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艺术和市场的结合上,是一种重要的尝试” 。

  但与此同时, 《月上重火》依然没有越过“武侠+甜宠”的网剧模式。在李星文看来,这部剧里面有很多“给年轻女性观众‘发糖’ ”的设计,“该剧所代表的是‘武侠+甜宠’潮流之下的产品” 。“当下武侠剧的武打设计并没有找到好的突破点。 ”李星文表示,突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探索。

  如何让武侠剧“出新” ?康伟认为,要探索“新武侠”的发展路径,必须要面对新的观众群体,“新观众群体,特别是‘网生一代’的审美趣味、欣赏习惯,倒逼武侠剧出新,它是武侠剧创作者不容忽视的强大存在”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则认为,在新时代,武侠古装题材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尽最大可能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应该全面把握,兼容整合,辨证和谐地创造出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电视剧。 ”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