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三看电视剧开年大戏

时间:2013年01月3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图为央视“一套”近年来播出的部分“开年大戏”剧照,从上至下依次为:《全家福》、《水浒传》、《闯关东》、《雍正王朝》、《DA师》、《黎明前的暗战》。  

    眼下,中央电视台2013年的“开年大戏”《全家福》正在热播。从1998年至今,电视剧“开年大戏”的概念已经从央视走向各大省级卫视,但与此同时,“开年大戏”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却逐渐式微。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视剧正在面临的一些困境。

  一看热度:从央视,到地方,影响力逐渐走低

  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一部《水浒传》推出“开年大戏”的概念,之后《雍正王朝》、《汉武大帝》、《闯关东》、《走西口》等开年剧都创造了收视和口碑大丰收的盛况。央视的“开年大戏”由此成为中国电视剧艺术最高水准的代名词,对许多电视观众来说,它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电视剧作品,而对于整个电视剧制作和播出行业来说,央视的“开年大戏”则代表着整个行业的风向标,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电视剧创作在思想、题材、风格、制作标准等方面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近几年来,各大省级卫视相继加入到“开年大戏”的竞争之中。以2013年为例,央视以一部反映时代变迁中家庭生活的《全家福》打出头牌,各大省级卫视播出的《隋唐英雄》、《楚汉传奇》、《天真遇到现实》、《利箭行动》、《平原烽火》等紧随其后。

  如果说较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制作水准是所有卫视“开年大戏”的共同标准,那么央视则在这些共性之外更加突出地强调其播出的电视剧的思想含量。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家卫视逐渐形成了风格鲜明的频道定位。这些风格定位在“开年大戏”剧作的选择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湖南卫视主打青春剧、宫廷剧、武侠剧,江苏卫视主打家庭情感剧和年代传奇剧,山东卫视则主打农村剧和谍战剧等。这些风格上的分野,为观众的选择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导向性。

  然而,近几年来,观众对各大卫视“开年大戏”的期待值和关注度却呈现出逐渐走低的趋势。以央视为例,在人民日报《文教周刊》不久前进行的网友调查中不难发现,迄今为止观众最喜爱的“开年大戏”仍然是1998年播出的《水浒传》、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2008年播出的《闯关东》及2009年播出的《走西口》。从央视提供的收视率数据中也可以看出,《闯关东》和《走西口》曾经分别取得的8.18%和9.6%的收视率,也是近年来的“开年大戏”难以望其项背的,而今年播出的《全家福》到目前为止的单日最高收视率也仅达到1.44%。

  这不仅是央视“开年大戏”的困境,也是许多省级卫视“开年大戏”的现状,不管从单个频道还是单部电视剧的收视数据同比或环比来看,总体都呈现出持平甚至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开年大戏”在行业和观众中的影响力都在逐渐减弱。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市场格局变化、老百姓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造成的,而更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则是电视剧整体品质不容乐观。

  二看品质:好剧少、价格高,抢剧就是一出戏

  虽然“开年大戏”的影响在社会上有所减弱,但对作为播出平台的电视台来说,作为“开年大戏”播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播出平台的整体实力和市场定位,因此各大卫视仍然非常重视剧作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始终以1.5万集左右的产量位居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但在如此惊人的产量中,优秀剧作的数量并不多,这对于希望通过“优中选优”甄选“开年大戏”的各大卫视来说,无疑是严峻的现实。

  “这样一来,不论制作方还是播出方,都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优质电视剧被各家卫视争相抢购,甚至还没开拍就已售罄;品质一般的电视剧则销售惨淡,辗转于各影视展仍无出路。”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心项目部主任周亚平说。

  现实面前,不少电视台不得不将“开年大戏”的遴选工作提前,有的甚至刚到年中就进入选剧状态。但这仍不足以确保这项工作顺利稳妥地进行。以央视为例,周亚平就表示,市场上的很多“开年大戏”候选作品早在两年前就被央视纳入视野,但往往因为在题材、机制等方面的诸多考量,最终未能在央视播出。

  而对于大多数地方卫视来说,即使看中的剧作品质有所保证,但高价格却成为影响选剧的绊脚石。在有限的优质资源里进行激烈的争夺,直接的后果便是优质电视剧价格被哄抬上涨。以2013年的两部地方卫视“开年大戏”为例,《天真遇到现实》的售价高达每集350万元,《楚汉传奇》的售价也达到每集300万元。

  高价格给各大电视剧的经费带来了巨大压力。据了解,目前第一梯队省级卫视的购剧资金已经占到了全国总购剧资金的70%以上,而一些本来就效益不佳、资金有限的电视台则根本不具备购买优质剧的实力,如此一来,市场上优质剧目的首播权也基本被这些“大台”垄断。一些卫视为了分担购剧风险和资金压力,不得不采取联合几家卫视购剧并同步播出的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业内常态。而面对地方卫视的购剧同盟策略,央视尽管从单频道购剧价格上看仍然领先全国,却也越来越体会到资金上捉襟见肘的局促。

  为了更好地打造品牌特色、有效控制优质资源,目前各大卫视纷纷加大了定制剧、自制剧的力度。

  三看困境:产量大、演员贵,出个好剧不容易

  为什么如此高的电视剧产量,优质剧作却供不应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的是观众究竟爱看什么样的电视剧。

  央视第六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电视剧的所有要素中,情节和题材是观众最为关注的,演员和导演的因素则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七。而目前整个行业却出现了严重的权重倒置现象,“决定电视剧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题材和情节,而是演员,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周亚平说。

  据了解,目前演员价格过高已经成为电视剧生产制作行业和各大播出平台关注的焦点,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电视剧的成本大部分都花在请演员上,一线演员出演一集电视剧的费用就高达50多万元,正是演员价格过高直接导致了电视剧价格疯涨。“电视剧产量大,好演员数量有限,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导致演员价格上涨,而演员价格上涨又导致大多数剧组用不起好演员,从而无法保证电视剧的质量。这个恶性循环的根本还是在于电视剧产量过高、行业泡沫太大。”

  另一方面,早在两年前,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中国的电视剧已经发展到了必须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关头。据了解,目前每年生产的1.5万集电视剧中,卫视的消化量大概是6000到8000集,也就是说,将近产量一半的电视剧无法在优质平台播出,有的电视剧甚至无法在任何平台播出。但即使这样,仍然不断有人加入电视剧生产制作行业。

  针对这一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提出了目前电视剧生产“产能过剩”的观点。“拍电视剧的门槛很低,只要你能筹来一点钱就能拍;另一方面,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也太多,尤其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播出平台就更多了,东边不亮西边亮,只要质量不是太差的产品总能卖出去,只要卖出去就给人无限诱惑。这两方面因素让很多人带着投机心理盲目进入这个行业。”

  他表示,过高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电视剧的创造力,在资本的追逐下,不少创作人员为了尽快赚钱急于写剧,浮躁的心态导致创作被资本绑架,优秀电视剧的数量越来越少。“再优秀的编剧,一年创作一部剧和一年创作四五部剧,作品的品质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目前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已经跟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创造力却在降低,而这恰恰是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