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家人反对、专业人士质疑,发起方坚称“开弓没有回头箭” 路遥文学奖,时机成熟吗

时间:2013年01月3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独女路茗茗最近一次在媒体露面,是为了反对“路遥文学奖”的设立。

  日前,由《西部时报》、《收藏界》杂志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西部发展促进会等机构发起了“路遥文学奖”。遗憾的是,这个在发起方看来弘扬路遥文学精神的奖项,却没有得到他家人的祝福。“我不同意在目前设立这个奖项。”路茗茗对媒体表示,“条件还不成熟。”

  反对·坚持

  路遥家人认为办奖条件不成熟,发起人初衷不改、赴陕寻求支持

  面对路遥家人的回绝,“路遥文学奖”发起人之一、《收藏界》社长高玉涛却仍然初衷不改,“即便有人反对,也不会阻碍我要设立路遥文学奖的决心,开弓没有回头箭。”而对于路家的态度,高玉涛表示29日才得知,有些错愕。

  采访高玉涛时,他正要踏上飞往西安的航班,之后还要转去宁夏。他的向西奔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向陕西作协、向陈忠实,向可以争取的其他人,争取更多砝码,为路遥文学奖辟路。

  对于高玉涛等人的一腔热情,文学评论家白烨和路茗茗站在了同一阵营,“现在操办这个奖项的组织和个人,只从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出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预备设立的路遥文学奖涉及了文学创作的六个门类,涵盖的范围仅次于鲁迅文学奖。在白烨看来,这样一个大范围的评奖活动,仅靠收藏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来操办,“明显力所不逮,这种跨界运作,本身就很难专业,更谈不上权威。”

  资质·顾虑

  相关规定暴露主办方资质问题,资金监管、遴选水准令读者疑惑重重

  是否专业、是否权威、是否是对的时间,这些问题的争执或许没有定论。但是,路遥文学奖的最大风险来自于规章的约束。

  2005年,是大型文学奖项设立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谁想主办就可以主办,没有什么严格的规范。”白烨介绍。

  2005年3月,《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制定,这个办法就全国性评奖活动主办单位的资质、奖项的审批、周期、程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就主办部门的资质来看,只有党和国家机关工作部门,国家级人民团体、社群组织,才有资格主办全国性的文学奖项。

  路遥文学奖的发起单位也许并不符合白烨所陈述的资质,“这个奖项可能并没有履行相关的申报与审批手续,就主办者的资质与设想来看,有诸多欠缺。”

  尽管资质存疑,但是路遥家人的反对会不会成为创奖梦断的最后一根稻草?家属的权限,在宋通律师看来,似乎没有如此强大。“发起者是否侵犯了路遥的名誉权,是否有使用路遥姓名的权利,这是要明确的核心问题。”

  “如果高玉涛确是以公益的姿态成立路遥文学奖,没有商业目的,同时通过规范的操作,未致路遥评价的降低,是可以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宋通认为,高玉涛的当务之急是公开运作模式,提供监督渠道,让公益的归公益、商业的归商业。

  希望有一个更为谨慎、专业的路遥文学奖,是路茗茗的核心诉求,“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从设立机构、作品评审机制、评委选择、活动资金的来源和管理等在路茗茗看来都是不能失以分毫的环节,而这些环节也恰是读者对于设立路遥文学奖的最大疑虑。

  “募集而来的资金如何保证用途、选出来的作品如何能够让人心服口服,任何文学奖项都需要认真回答这两个问题。”一位路遥的读者坦言,此次文学奖的创设显然有些仓促,“好心别办了坏事”。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