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2012年文艺气象之电视剧篇 《焦裕禄》朴实

时间:2013年01月1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焦裕禄》

  导演:李文岐

  编剧:何香久  陈新

  《悬崖》

  导演:刘进

  编剧:全勇先

  《北京爱情故事》

  导演:陈思成

  编剧:陈思成  李亚玲

  《心术》

  导演:杨阳

  编剧:六六

  《火蓝刀锋》

  导演:张国庆

  编剧:冯骥  徐速

  《焦裕禄》——朴实通向真实

  德  祥

  《焦裕禄》播出后,很多观众说被焦裕禄感动了,说从中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人民的好干部。在我看来,这部剧在老百姓心里激起波澜是必然的。

  朴实通向了真实。剧中焦裕禄的朴实形象给人一种亲和力和感染力。这样不摆官架、不搞特权、与老百姓没有距离的干部,谁人不喜见?人们在心里呼唤这样亲切、平易近人、和老百姓坐在一个板凳上的好干部。剧中焦裕禄的人格感动了今天的观众。焦裕禄是干部,更是一个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他带领老百姓治沙治穷,更以身作则地治理不正之风。他公正、无私、磊落,所以才会有气节,有威信,才会得到拥护。和焦裕禄实事求是、不打官腔、不说套话一样,该剧的人物语言都非常生活化,接地气,说老百姓自己的话,通俗、精炼、传神。

  焦裕禄的扮演者王洛勇说,“一开始,看着剧本上讲的那些事,我常想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怀疑人物被美化了。”他从兰考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浑浊却依然闪亮的目光中明白“这都是真的,是老百姓教会了我怎么演好焦裕禄”,演好这个深爱着“娘”、深爱着“老百姓”、深爱着“土地”的朴实而坚强的人。

  50年前的一个人,感动了今天的人。《焦裕禄》赢了,赢在朴实上,赢在老百姓的期待上,赢在时代的精神需要上。

  《北京爱情故事》——“漂”一代的迷惘

  任姗姗

  看着《北京爱情故事》里的“富二代”、“白领”、“北漂”、“凤凰男”,为了事业、爱情和房子而纠结困惑时,不由得感同身受。这部为都市“漂”一代竖起一面镜子,为快步前行的大时代绘就速写的作品,是盘点2012年国产电视剧时绕不过去的标识。

  人生是一场比赛,还是一次旅程?面包与爱情能否兼得?道德与成功,哪个才是时代法则?《北京爱情故事》提出了一连串的现实命题。面对“北京”这个追逐成功梦的地方,有人遵从交换逻辑,拿爱情、友情换取面包,结局却是全盘皆输;有人经由生活的历练蜕变成长,直到失去亲人和爱人,才补上认识社会这一课。剧中每个人都在尝试解答现实的命题,但最后无人收获幸福和圆满,这似乎成为“漂”一代迷茫与纠结的象征。

  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丰富的现实无疑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但仅仅将现实搬上荧屏就足够了吗?洞察现实,的确让作品“接地气”、赢得观众的共鸣;而超越现实,才赋予艺术作品以历史感和时代的共振。与沉迷于现实,把现实的严峻、残酷剖析给人看相比,我更欣赏那些能在残酷中找到希望,在荒野中开出人性之花,让人在现实中舒展放松的作品。这也许是《北京爱情故事》引发众多话题,但很难被归为经典的原因。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仅希望从作品中看到生活的阶段性面貌,更希望从中寻到走向未来的勇气。

  《悬崖》——虽为“谍战”,别具一格

  向  兵

  2012年的荧屏上,“谍战”依然是热门题材。在一部部过眼烟云般的谍战剧中,《悬崖》别具一格,让人印象深刻。

  影视作品是光影艺术,《悬崖》的别具一格首先体现在它的影像上。这些年的谍战剧,虽然故事不一样,但场景总是那么几个地方,尖尖的教堂、并不嘈杂的码头、跑着电车的街道、街两旁的“新新百货”和“百乐门舞厅”,太眼熟了,它们的拍摄地都是浙江横店或者上海的车墩。“熟悉的地方没风景”,观众对于这些见惯了的“历史环境”,已经审美疲劳。《悬崖》别开生面,故事发生地在日寇关东军盘踞的伪满洲国,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让观众眼前一亮。《悬崖》是一部惊心动魄的谍战剧,其惊心动魄不仅体现为周乙处处要和狡诈凶狠的敌人周旋,还时时要和自己内心情感作斗争。他和顾秋妍、孙悦剑,假夫妻同居一处相知相助不能相拥,真夫妻相望相念不能相守,如此别具一格却又符合剧情逻辑的人物关系设置,增加了故事的戏剧冲突,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主人公的情操,为信念献身的殉道精神。《悬崖》的别具一格还表现在对主要反面人物高彬的描写上,这是一个出卖了灵魂却又精明凶残的对手,他擅长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疑点,使得“从没被怀疑”的周乙天天行走在悬崖上。这种不矮化敌人的创作方法,更加真实地映衬出正面人物的光彩。

  《悬崖》用敌我斗智、生死厮杀的紧张剧情,吸引观众,也通过主人公的情感抉择,让观众在感动中思考信仰的力量,从而提升了谍战剧的人文情怀。

  《火蓝刀锋》——“刀锋精神”硬朗动人

  赵文波

  《火蓝刀锋》在2012年的荧屏上掀起了一股“蓝色风暴”和“刀锋精神”的收视热潮。

  该剧表现的海军陆战队的故事,紧贴当下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领土安全的大背景,可谓“恰逢其时”。年轻、时尚、血性的“80后”、“90后”战士,在献身祖国、攀登军事高峰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他们在军队大熔炉中的成长、历练和成功,传递着一股正能量: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责任和使命担当中,实现个人价值和履行使命的有机统一。他们身上“为祖国的大海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刀锋精神”,以及一往无前、团结协助、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概,未尝不是这个时代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该剧虽然取材军旅生活,但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捕捉和表达,让它具有更广泛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军旅题材剧,时刻流露着青春、励志、热血、阳刚的气息,激动人心。它融入和借鉴了武侠剧等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手法,加入情景喜剧的元素,增强了诙谐性和可看性。在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富有情趣的战斗训练生活以外,该剧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生动的语言。“这是我们的大海”、“把每一滴血流进祖国的大海”等经典台词被观众广为传播。

  风格硬朗而不乏生动细节,主题豪迈又洋溢青春朝气,《火蓝刀锋》以它包容而又充满活力的风格唱响了年轻一代人生选择与社会担当的赞歌。它对于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开掘年轻群体市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心术》——用艺术促“和解”

  董  阳

  《心术》在贴近生活、营造观赏效果和促进社会和解上,实现了难得的平衡,成为2012年荧屏的亮眼之作。

  编剧六六把她所擅长的感情戏融入敏感的医患关系题材,把“白大褂”还原成一个个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饮食男女,他们的家庭和感情生活与观众形成了共鸣,勾连起整部戏,而他们特定的职业环境和典型的医患关系则构成了重要的戏剧冲突。

  吴秀波、海清、张嘉译、翟天临等演员放松自然又兴奋投入的表演状态恰到好处,尤其吴秀波、海清演活了我们似曾相识的当代城市青年,他们在办公室里嘻哈玩笑,在手术台上毫不含糊,保持着一份本能的善良和对职业精神的坚守。“谷超华”、“张晓蕾”因故离职,“孤美人”因病而改变生活和工作态度,“钢丝男”的命运悲剧,“医闹”的畸形人生观,都丰富了该剧表现的社会广度。

  《心术》在每段医患故事后都有人物间的对话,这是创作者与观众深入沟通的尝试,它放慢了叙事的节奏,但是也把情理讲透,让人回味。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不同群体间的社会信任感降低,这时刻干扰着我们的正常思考和生活。事实好像一杯啤酒,相较于不少文艺作品只喜欢泡沫,纵容和放大非理性,利用偏见制造看点,推波助澜甚至加深偏见,《心术》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以对话促进和解。对话不是简单说教,《心术》没有回避矛盾,而是力图体察和揭示矛盾的复杂性,在澄清偏见、还原真相的基础上,理解事件中的人,发现医护人员作为平凡人不平凡的闪光瞬间,从而完成从真到善的升华。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