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科技强国梦的艺术诠释

时间:2013年07月01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饶翔

 

(电影《东方中国梦》剧照)  

 

(电影《东方中国梦》剧照)  

  为进一步鼓励和动员广大留学人才踊跃投入到振兴中华的大潮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与有关方面于2012年共同策划和筹拍主题系列影片。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来临之际,该系列第一部《东方中国梦》上映。该片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担任总顾问,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等领导担任总策划和总监制,并由乐在(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这部电影取材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一群青年科学家的真实故事,该研究院曾经因为业绩显著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近日,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和光明日报社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电影《东方中国梦》首映式及座谈会。嘉宾们热情讨论并高度认同影片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他们认为,该片紧紧围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主题,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当代青年科学家“民族团结、创新强国、留学报国”群体形象的励志电影,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反映以基因研究造福人类的电影,体现了全球产业革命和生物世纪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指引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而《东方中国梦》主人公王建国的梦想是通过基因科学让人类“不饿、不病、不傻、不老、不死”,这昭示出了科学家心中的中国梦。正是这样的伟大梦想,构成了三代科学家的共同情怀,涂抹出他们独特的生命底色,也赋予了影片深刻的思想价值。 

  “根据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一批青年科学家的事迹拍摄的故事片《东方中国梦》,在银幕上吹响了中国向高端科学进军的号角,形象地描画出科学家为实现中华科技强国之梦的精神风采和创造力。”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王人殷认为,新颖、尖端的取材是影片成功的要素之一。她分析道,选择以基因研究为核心的题材来构思影片,颇具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又是国产影片中鲜有的题材。影片非常鲜明地在银幕上树立起全球产业革命和生物世纪进程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赵葆华提出,这部作品倾力打造了三代基因领域科学家将伟大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的故事。论投资制作规模,不是大片,可这部作品却对于中国电影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梦想让剧中的主人公们摆脱了世俗琐碎的欲望,让人的精神变得更纯粹高洁,让理想的力量全面释放。无论是归国博士王建国还是天才少年扎西,都传承了这个精神火种。让观众看到了当代科学家新的风貌,感受到中国梦需要科学力量支撑。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做着自己的个人梦、行业梦、社会梦、国家梦。电影《东方中国梦》就承载着科技工作者和电影艺术工作者的梦想,自有境界,已至高格。他进一步分析道:“影片中每个青年学子的梦境都是一个个‘有我之境’,比如‘我要通过对水稻基因的研究让世界粮食增产10%’、‘我要攻克唐氏综合症,让每个新生宝宝都健康’、‘我要为攻克所有的疾病义务提供基因测序’等等。但最终,这种‘有我’的梦想升华为让全人类‘不饿、不病、不傻、不老、不死’的‘无我之境’,从而将整部电影推至了‘大我’的高境界。这种‘大我’情怀,较之‘咀嚼身边的小悲欢,并将这小悲欢当大世界’的‘小我’,甚至于有我无他的‘自我’者,其境界之高下轩轾立见。”

  在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看来,《东方中国梦》的创意和气质令人耳目一新。她评价道:“影片讲述的虽然只是生物科学家的追梦故事,却反映了大背景和大时代,书写了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辩证关系和完美融合。在中国梦的实现中,‘人’是关键要素。实现中国梦,需要齐心协力,紧密团结,而在此过程中,每个人又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更多梦想成真的机会。影片用科研人员的选择与奋斗、创新与成就,艺术地说明了国家梦和个人梦的相互依托和激情互动,形象地印证了‘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这一理念。东方中国梦的形成过程,正是中国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而中国梦有着如此深厚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个人的梦,中国梦不是虚幻的,一定能够实现。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东方中国梦》这部影片的意义不仅在于为观众展示了一群人的中国梦,更在于生动揭示了中国梦梦想成真的生动轨迹。“用影像去解释说明中国梦这一重要论述,《东方中国梦》这部影片的做法富有建设性和启迪意义。”张会军说。

  “科学家们在艰苦创业的生命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成功组装了科学发展的产业机制,成功组装了精神创造的团队模式,成功组装了人生奋斗的心智。这些都是对中国梦的有力诠释。”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总结道,影片富有科学精神,更富有人文情怀。博大基因研究院,其发展的理念是“解读生命奥妙,谱写产业华章,体验精彩人生”。这里之所以吸引着大批杰出人才,因为这里是“造梦工厂”,不会对人说“NO”,这里工作的意义在于让中国人和世界各国的人们“不饿、不病、不傻、不老、不死”,让人们“更多地享受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伟大的梦想一旦升腾起来,就铸就了科学与精神的高地,吸纳着众多的中华英才。影片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这一科学的启示展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西藏17岁学生扎西有一句台词说得好:“没有困难,就没有科学难题!”正是这一群年轻人以青春的激情、不可限量的创造力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攻破了一道道基因研究领域的难题,攀上了一座又一座科学高峰,书写出当代中国“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主流价值,为社会发展增添强大的正面能量。 

  “电影需要格局,更需要精神向度的提升。在这个方面,蕴涵大格局和精神向度的《东方中国梦》有其特殊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开门见山。他指出,王建国、杨明远和赵普出国留学,在美国就获得过巨大声誉,他们在国外的求学与科研,让中国人在世界生物科技领域赢得尊重。但是,流浪海外,获得个人的肯定,不如回到祖国,把劲使在我们自己的基因、生物科技中,使我们国家成为基因大国,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这些人物,高贵、平淡而真实,对他们个人经历与内心探索的展现,不是灌输善恶的寻常影视剧所能替代的。

  王人殷对《东方中国梦》中的情节如数家珍。“在资金缺乏,设备简陋,人员不足,甚至研究遭遇挫折的情况下,博大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四处化缘寻找资金,宣讲基因研究的意义,到发现人才,组织团队,一步步攻克了‘水稻基因’测试,‘大肠杆菌’测序,再向认知心理学和基因组学的双重制高点迈进……一段段令人振奋的情节突现了对科学的痴迷和攀登基因研究高峰的坚定信念,始终洋溢着一股催人奋进的激情,给人力量,让人充满希望。尤其是几个80后、90后青年科学家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聪明自负的李英武和学历颇高的李瑞之间互不服气的竞争,既表现出年轻人活跃的思想和逞强好胜的特性,又让他们在科研中不自觉的配合下获得了心智的成长。赵普从西藏发现的扎西更不同凡响,他的智慧和超前的想象力令人刮目相看。这些以青春激情书写出的故事对于青少年观众具有正面积极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国产电影呈现出强劲的勃兴势头。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诞生了一批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所关注欣赏的青春励志影片,而《东方中国梦》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重大革命和历史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丁振海指出,看过这部表现海外归来的青年学人抢占生物科学制高点的纪实体电影,令人神采飞扬、血脉贲张,大长国人志气,激励人们奋发。影片的主人公们都有极高的科学天赋,但天才只有在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才能梦想成真。影片中这批青年才俊在科学王国里奋力拼搏、攻坚克难,为正在实现中国梦而英勇奋斗的中国人民树立了可贵的榜样,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先哲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中华民族愈挫愈奋、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一事业、一团体、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从影片中可以看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是博大基因研究院短短十年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足十个人的团队发展成拥有5000多名科研人员的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航母的成功秘诀。

  “从思想深度来讲,这部影片集中表现了感人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强调。他表示,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最深厚、最纯真、最高尚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感情。影片中的主人公王建国、杨明远、赵普等人作为海外生物科学领域成绩斐然的学界精英,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回来艰苦创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留学报国的承诺,开创了全新的事业和人生。当初外国的导师、师兄们质问他们,“美国为培养中国的人才耗费了许多资金和高端设备。可你们为世界贡献了什么?”我们年轻的科学家们绝地反击,在世界的前沿升腾起“中国力量”。

   艺术有着三重境界:再现生活与历史,表达情感与意志,释放精神与能量。《东方中国梦》中,炽热的爱国热情、昂扬的奋斗精神、高远的科学梦想,构成了这部影片的优质题材、人物基础和情感力量,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释放出强大的艺术能量。 

  围绕着留学人才追求中国梦这一重大主题,《东方中国梦》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追求。该片导演杨真说,我追求一种“现代、简约、调性偏冷”的影像风格。在人物原型的基础上,力争将真实性与创作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主人公们不断面临科学挑战而设置悬念,叙事丝丝入扣,使得剧情在研究、攻克科学难关的精彩过程中层层演进、梯次升华。

  该片制片人、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李娜介绍《东方中国梦》的艺术特色时说道,为提高观赏性,且符合现实主义影片真实性的原则,片中很多场景在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实验室实景拍摄,实验器材先进且考究;我们还转场北京、深圳、西藏三地,展现三个不同地域的风貌,在视觉上营造了多样化的地方风情,特别是突出西藏现代的与民族传统的、城市景观与雪山草原的对照;同时,由年轻演员饰演的青年科学家在片中的表现,更为影片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影片主创们的艺术追求,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康健民认为,影片以王建国等三个科学家作为主要人物,同时也刻画了其他年轻学子,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给人深刻印象。“一部电影的艺术创造,其核心是人物形象。《东方中国梦》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让人信服,能让人感到他们是真实的。此外,这部影片的叙事流畅,节奏把握得好,符合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影片情节既不隐晦,也不曲折,而是直截了当地传递其教育意义。我们当前的一些影片,过于追求情节的复杂离奇和惊心动魄,而这部影片却以非常质朴的方式来表达理想和精神追求,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家们不一定总是西装配领带,穿着得规规整整。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喜好和趣味,平时也会在路边吃饭,会有比较闲散的状态。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而且是有个性的人,我们当下的电影创作应从多个方面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张会军认为,《东方中国梦》并不总是依靠事件和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也用生活的细节来感染观众,既在事件的矛盾冲突中,也在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情感的变化当中,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此外,整部影片的叙事按照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的顺序展开,叙事清晰流畅,风格纪实而逼真,这些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葆华坦言,表现科学家,一直被电影创作者视为难题和畏途,《东方中国梦》表现的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家,而是从事基因研究的前沿科学家,其创作难度非一般常规题材可比。这部作品为了避免艰深和玄奥,没有对科研的研制过程进行过多叙述,而重在表现科学家的精神情感过程。从而摆脱了科研叙述的枯涩,而强调科研成果、基因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对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重要价值。“影片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差异性,用对事业、对友谊、对人生不同的选择和情感表达方式来构建他们性格的独特性,使作品本身充满了艺术魅力。”赵葆华说。

  饶曙光说,由于基因研究本身的枯燥和艰深,编导巧妙地淡化了科研的过程,而是着力表现这些人物的奋斗精神。主人公展示出了一种不服输、敢拼搏的独特个性,为影片注入了一种力量,再加上一些类型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不俗的艺术想象力,拉近了与当下年轻观众的距离,让他们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清新隽永的审美体验。(本报记者 李 蕾 饶 翔 韩业庭)

  来自各界领导的评点 

  电影《东方中国梦》所展现的,正是在全国上下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的大背景下,一群拥有梦想的青年,执着追求,付出勇气,付诸行动,穿越岁月的时光,让生命展现出绚烂的色彩,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它是一部爱国片、励志片、民族团结片,紧扣时代主旋律,释放时代正能量,是一部很感人而又激励人的好影片。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联部原常务副部长马文普

  各行业的知识分子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在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个人职业之梦、理想之梦的同时,也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着、实践着。甚至可以说,没有知识分子的贡献和努力,中国梦的色彩就会黯淡许多。因此,知识分子应该受到尊重,知识分子的追梦足迹和追梦故事,值得我们去抒写,知识分子的追梦精神和追梦勇气,值得我们去弘扬。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东方中国梦》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实现这个梦想有赖于我们的共同努力。人才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人才的培养有多种方式,在培养自己人才的同时,我们还要吸引外部人才,与我们共同创造中国梦。在当今社会只有开放交流,才能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

  ——国家外国专家局常务副局长孙照华

  电影《东方中国梦》展现的不仅仅是个人梦想,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这部影片表达出这样一个主题:中国梦的具体实现有赖于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影片中的青年科学家们在基因科学探索道路上的执着追求,正是得益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得益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马小玫

  全世界都见到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中国在崛起,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福祉,是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福祉。这部影片给我们非常大的鼓舞,我们一批又一批的留学人员回到祖国,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很具体,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

  ——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徐昌东

  看过这部影片后,我最深刻的一个感受就是对主创团队的敬重之情。《东方中国梦》突破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固有模式,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注重情感的表达。独特的艺术表达一定会引起观众的喜爱,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心灵共鸣。

  ——电影频道制作中心主任岳阳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