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诺贝尔博物馆教育主管:将展出莫言的资料和物品

时间:2012年12月04日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李月红

  紧邻瑞典王宫的小街上,有一扇毫不起眼的玻璃小门,门上看似随意地贴着两个单词:“Nobel Museum”。这里是诺贝尔博物馆。它里面展示着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最高的智慧――800位诺贝尔获奖者和他们的资料。近日,诺贝尔博物馆教育主管奥洛夫?索梅尔来到上海,记者受邀对他进行了专访。

  2001年,诺贝尔奖诞生整整百年。诺贝尔基金委员会决定,利用瑞典斯德哥尔摩旧股票交易大楼,建立一座主题博物馆。委员们选择用“Creativity(创意)”,而非外界以为的“Innovation(创新)”来描述对诺贝尔奖得主的评价。他们强调瑞典特有的“Cultures of Creativity(创意文化)”,这也是成就百年诺贝尔奖史的土壤。

  或许只有诺贝尔本人,最清楚两者之差。这个对化学有着异常禀赋的人,却终生搞不定文学,他的诗以“糟糕”闻名。直到诺贝尔晚年,终于有出版社肯为他出版了一个剧本,而就在他去世后不久,家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购了这个剧本,彻底焚毁之。

  2006年,奥洛夫?索梅尔从一个工人转行成为博物馆馆员。“这真是一个充满灵感的工作。”他说。

  在馆的日子,索梅尔会沿着展厅行走。通常,他最先看到的是悬挂在天花板上的自动轨道,一页一页地传送着历届诺贝尔奖得主的照片和简介。

  大厅中间的一排红色地柜里,摆放着诺贝尔奖得主的生平事迹介绍。沿着曲折的地柜向前,也就翻开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创意的历史。在它左侧,是多媒体区域,几乎所有关于诺贝尔奖的故事都被数据化了,你可以站在多媒体演示设备前,戴上耳机,独自沉浸在创意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小馆,实物的展示算不上丰富,但无一不让观众感慨科学进步的迅猛。比如一套在今天看来甚至比中学实验室的设备更简易的实验装置,却影响了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

  不过,索梅尔本人更关注那些有“故事”的小纪念品:一双羊毛袜,那是一位韩国获奖者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妻子为他亲手织就的;还有一枚来自19世纪的硬币,那是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童年时,祖父送给他的礼物。

  在这里,索梅尔偶尔会碰上前来“朝圣”的诺奖得主。他们从不掩饰兴奋的情绪,拍照合影签名,一举一动“像极了大明星”。但他也接到过获奖者婉拒博物馆邀请的电话,“可能专注的科研工作让他们脱不开身。”

  诺奖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全球访问者有近50万人,这离不开索梅尔等人的努力。更多时候,索梅尔在世界各地推广这座博物馆,就像此次来上海一样。他说,6年后,在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布劳西半岛、紧邻瑞典国家博物馆,将落成一座新的诺贝尔博物馆,总投资约1.5亿美元,预计面积达2万平方米。

  即将到来的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也是一个庄严和光荣的时刻。从5日开始,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会陆续抵达。按照惯例,他们会来博物馆瞻仰诺贝尔先生的音容,并在这里和“粉丝”合影留念。

  索梅尔还透露,如果不出意外,12月6日起,这里会展出新晋诺奖得主的资料及无偿捐赠的小物品。“当然也会有莫言先生的。”是什么呢?“期待那一天吧!”索梅尔笑得很神秘。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