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栽树就是栽历史——话剧《立春》观后

时间:2012年10月2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话剧《立春》剧照

  几年前,一部根据晋商故事创作的话剧《立秋》重振了山西省话剧院昔日的辉煌,让人们对山西和山西文化有了崭新的认知。《立秋》之后怎么办?如何尽快拿出一部新的作品来锻炼队伍、培养年轻演员、集结凝聚人心,一直是山西省话剧院领导班子的迫切心愿。而这一心愿,随着《立秋》姊妹篇《立春》10月16日、17日晚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精彩呈现而得以实现。

  话剧《立春》以右玉恶劣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余晓兰等植树造林模范为原型,从小人物身上反映大事件,他们面对肆虐的风沙,凭信念、凭精神,坚持植树几十年。无论遇到天灾人祸,始终不抛弃不放弃,顽强地坚守,勇敢地向前。全剧突显了党和群众血肉相连,政府和百姓患难与共,谱写出一曲战天斗地的英雄赞歌。

  剧中全新的角色设计和剧情安排,对“右玉精神是党员干部带出来的、是右玉人民自己干出来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逼出来的”做了生动诠释,展现出右玉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十九任县委领导久久为功的创业精神,传达出栽树就是栽历史、栽人文的理念,是右玉的现实生活与艺术手段的完美结合。剧中山西民歌、右玉道情、雁北耍孩儿等民歌戏曲元素的加入使得《立春》中的音乐具有了愈加浓郁的山西风味。据山西省话剧院院长梁军介绍,《立春》的创作过程与《立秋》里的故事有几分相像,创业与守成之间,只有创业能够让事业继续发展下去;《立春》的里里外外又似乎是山西省话剧院自己的故事,它凝结着剧院两代掌舵人对剧院发展的热忱与希冀,从《立秋》到《立春》是一个文化理想接力的故事,《立春》更是山西人自己的故事。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立春,不管是顺当的时候,还是凄惶的时候。从《立春》与观众见面的那一刻起,这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就开始在广大观众的心中扎根、蔓延,传递着坚守的价值与理想的希望。”该剧导演查明哲表示,促使他和山西省话剧院第二次合作的,不只是《立秋》结下的缘分,不只是《立秋》结尾“后来呢,后来呢”的呼唤,更是对山西省话剧院这样一个优秀团队的认可。评论家李春喜认为,该剧非常准确地抓住并强化了来自最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意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非常简单、质朴,通过舞台手段能强化右玉老百姓一种顽强的生命意志、一种责任感、一种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表达,让人很震撼。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著名评论家刘彦君看来,《立春》这个名字起得很好,一方面让人知道这是山西省话剧院的一个大动作,也让人联系到了《立秋》。“作为一出现代戏,现代感主要来自它的形式感,场面的流转、景物的迁换,包括人物、动作的设计、人物的造型、灯光的设计,特别是音乐的设计,几段歌曲的穿插,都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刘彦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通过石蛋的转变过程,对新时期新条件下的新晋商出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一场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博弈,不仅使该剧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而且引发了观众对坚守和放弃的思考、对现实和理想的拷问。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