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免征两税能给小微文化企业带来什么

时间:2013年08月09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弘 毅

  8月1日,对一些小微文化企业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自该日起,所有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文化企业将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也正是在这一天,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服务类的文化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按照政策设计,这两大税收利好政策将为包括广大小微文化企业在内的文化行业减轻负担。然而,对于政策的真实效果,各界却反响不一。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税负减免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成为政府、金融界和学界的共识。与此相对应的,据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5%,由前几个月的下降转为小幅增长,但比7%的年度预算目标仍低了5.5个百分点。而地方财政收入虽然有房地产暂且作为保证,但下半年也不容乐观。

  对于经济的颓势和由此带来的税收严峻形势,许多企业正在担忧一些地方政府是不是要如往常一般开始征收“过头税”时,中央政府的一道“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时免征两税”的新规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据了解,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这将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享受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收政策,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到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有业内人士测算,减税新政实施后,小微企业每年减税规模最高将近300亿元。

  这一免税利好政策的出台,也使得一些依然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小微文化企业受益不小。据了解,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文化企业基本都是刚刚起步的民营文化企业,他们普遍面临着各种资金压力。现在借助这一政策,参照此前5%的营业税税率,一家月销售额2万元的创意设计公司每月可以省下1000元,一年则可以相较此前少纳税过万元。这笔资金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可以抵消掉企业的房租成本,无疑将极大减轻企业的生存压力。按照官方的解释,这一政策还能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扩展,有利于他们由小到大的发展。

  同时,对于有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业想法的创意人才来说,在创业之初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了解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种不同,不必再奔走于国、地税务部门打理关系,而能够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一心一意搞创业,这将为这些文化产业新生力量的成长提供有效助力,激发文化产业的生命力。

  信号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不难发现,媒体上对于此次“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时免征两税”的新规一片欢欣鼓舞,但文化产业界对此的反应却显得有些冷淡。正如一些企业负责人所说,月销售额不过2万元的免征门槛太低了,虽然当前文化企业仍以小微企业居多,但除却那些刚刚起步的新企业,即使是从个体工商户成长起来的文化企业,月销售额也基本突破了2万元门槛。因此,对多数小微文化企业来说,这一利好政策的信号意义大于其实际价值。

  随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波及中国,引领中国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而文化产业也被从中央到地方确定为促进经济转型调整的关键。如何通过税收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文化企业税负压力过大一直广为中小文化企业所不满。业界、学界和媒体要求政府对文化企业减负的呼声此起彼伏。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税务部门开始主动表态要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并在随后将文化行业率先纳入“营改增”试点中来。此后的两会中,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系列减免税负扶持文化产业的提案议案。然而对多数文化企业来说,这些表态只是看起来很美,多数并不能真正缓解他们的税负压力。他们期待的是真正能够惠及每一个文化企业的减税利好,比如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减税。

  不过,虽然文化产业对于减免中小文化企业税负呼声强烈,但从全国税务大局和其他亟须减免税负支持的行业来说,很难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结构性减税。此次中央政府推出的“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时免征两税”的新规被小微文化企业诟病为“一刀切”“力度小”,不过财税部门也觉得“委屈”——在当前的经济和税收形势下,这是他们能够做出的最大“蛋糕”了。

  而对于一些文化产业分析人士来说,这一政策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不容忽视。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小微企业免税政策时强调,“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小企业减负的改革进程已经启动,未来还将有进一步的政策部署,这也必将惠及更多的中小文化企业。

  创造公平环境比减税更为重要

  更进一步来看,小微文化企业希望减免税负的根本原因毫无疑问是他们确实“缺钱”,然而即使是减免政策能够惠及更多的小微文化企业且力度更大,就能使得小微文化企业摆脱当前的窘况而实现做大做强吗?结合当前的总体经济形势,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阶段特征,这一假设值得商榷。

  进入2013年,中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文化产业也无法幸免于难。虽然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文化产业一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失业把人们逐出了工作场所,但是可能会将他们推向电影院和剧场去舒缓精神压力,所以经济危机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文化需求,导致影视行业、演艺行业出现逆势发展的现象”。然而,在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看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依靠投资推动,而非消费拉动;一些关键领域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引导,而非活跃的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投资领域逐渐转向上游原创和下游消费的情况下,机制不合理、效益下降等弊病日益凸显。可以说,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部分领域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而这则可能对众多小微文化企业造成根本杀伤力。

  由此来看,即使小微文化企业能够享受到税负减免的政策福利,然而由政府大力扶持的国有文化企业或政府直接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能够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支持,这种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对市场带来的扰乱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受文化产业产能过剩波及,首当其冲的正是小微文化企业,这也就不难理解不管政府如何减免税收总是很难赢得小微文化企业认可。

  此次中央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出台的“免征两税”政策虽然在文化产业界叫好声寥寥,但依然值得我们保持高度关注。不只是对于未来长效减税机制的期待,更多的是看到了小微文化企业的希望。结合今年4月中央政府为减税做出的“营改增”决定以及随后推动的包括文化行政审批取消和下放等政策,我们可以对未来政府扶持文化企业有个新的判断,即更多地借助市场的手段,通过税收的调节而不是政府的直接投资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做法比举步维艰的减免税政策更有助于增强小微文化企业的信心。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