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无底价拍卖:市场调整期的经营策略

时间:2012年08月27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苏丹丹

杨千的《水珠女人之四》曾在2008年春拍中拍得42.56万元,而此次无底价拍卖仅拍得7万元。

  日前,北京保利第19期精品拍卖会的当代中国艺术专场在北京举行。作为本场拍卖会的主打牌,无底价名家拍品受到藏家的追捧,实现了较高的成交率。在本场上拍的众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十分实惠,诸多作品在1000元至5000元区间被买家竞得,就连张晓刚、姜国芳等人的一些代表作品也都以较低价格成交,在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近日来,推出无底价拍品的并非保利一家。8月26日,北京博观举办的当代玉雕名家精品拍卖也是一场无底价拍卖会,同样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眼球。从这两场的社会反响可以看出,无底价拍卖的策略的确为处于调整时期的拍卖市场聚拢了不少人气。不过,对于无底价拍卖,业界还是有不小的争议。

  无底价拍卖惹争议

  无底价拍卖是相对有底价拍卖而言的。一般拍卖会上的拍品都会有一个底价,它是由出卖人和拍卖行共同商定的最低出卖价格,通常情况下,底价是保密的。如果场上所出价格低于底价,拍品就宣布流拍。而无底价拍卖则完全不同,无底价拍卖即是无估价拍卖,拍卖公司对拍卖品并不提前设定底价,由竞买人自己竞相报价,最后由报价最高者购得。无底价拍卖并非市场调整时期出现的特殊产物,早在1997年,东方国际拍卖公司就以北京报国寺为基地,定期举行无底价拍卖会,聚集了京城收藏者的人气和买气,被称作是“老百姓的拍卖会”。另外,在刚刚结束的春拍中,由于受到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一些拍卖行也推出了部分无底价拍品,以期聚拢人气,吸引藏家。

  不过,对于连日来举办的这几场无底价拍卖,业界一直有两种不同声音。

  就在北京保利推出无底价拍卖专场之时,有网友发表微博表示,在市场调整时期,以保利为首的拍卖行推出无底价拍卖,以求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眼球的动机显而易见。无底价拍卖使价值标杆倾向购买者而不再保护持有人,这无异于削足适履。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原本就不成熟的拍卖行业必然失去大量藏家的供货。此种行为不能不说是国内拍卖行目光短浅的恶劣体现。不过,也有网友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整个艺术品行业进入调整期、走向拐点的重要时刻,无底价拍卖承担着延续交易行为,探知市场真实价位的重任。无底价拍卖对于提振收藏家的信心、活跃交易氛围、刺激市场需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拍卖行来说,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季的拍卖发展方向和策略提供依据。另外,各位委托人提供无底价拍品,也是对自身作品充满自信的表现。

  对此,业内专家季涛表示,拍卖行不可能永远让买卖双方都满意的,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当下,作为拍卖企业,面对市场下滑,收藏者信心不足,人心犹豫不定的时候,采取诸如无底价拍卖的策略来重新聚拢人气和买气是十分重要的。

  从高估价到无底价

  一直以来,拍卖行都会根据市场形势和买家心理调整拍卖估价。今年春拍,为了应对市场的不景气,各大拍卖行在拍品估价上可谓下足了工夫。不同于这次的集体无底价拍卖,几大拍卖行通过高估价的方式,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眼球效应。如匡时的过云楼藏书给出了1.8亿元的底价,嘉德推出的《韶山》估价也达到了8000万元至1.5亿元,保利推出的李可染《万山红遍》,高达2.8亿元的估价更是让它成为中国拍卖史上估价最高的艺术品。从拍卖结果来看,这些高估价拍品的确吸引到了足够的关注度,除李可染的《韶山》等流拍之外,多数拍出了理想的价格,其中《万山红遍》创下了2.93亿元的拍价,成为今年春拍成交价最高的拍品。

  从春拍的高估价到小拍的无底价,同样是面对调整时期的市场形势,为什么拍卖行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拍卖市场上对拍品采取哪种估价形式无疑是一门艺术。在整个拍卖过程中,估价是第一环节。估价要有吸引力,必须先摸透买家心理,既要能凝聚买气,又要在紧缩的条件下争取未来长期的成长空间。春拍之所以敢于采用高估价的方式,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大件的珍品上拍做保障。而小拍拍品虽也有珍品,但多数不能与春拍相提并论,如果也采用高估价的话,恐怕不能吸引眼球,甚至还会吓走潜在的买家。

  高估价和无底价拍卖虽在方式上截然不同,但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拍卖行通过估价来吸引眼球的策略。“不过与高估价不同,拍卖企业推出无底价拍卖的最大的优点是强化拍卖品对于收藏者、投资者的吸引力,没定价的神秘感和捡漏的侥幸心理会促使买家预先认真验看拍卖品,增强购买欲望。而如果卖家所设底价偏高,会使买家望而生畏,竞买信心不强,进而影响购买欲望。另外,从拍卖行角度来说,无底价拍卖的拍品基本上都能成交,会有效提高成交率。”季涛表示。

  无底价拍卖成捡漏好时机

  谈到无底价拍卖品,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其与便宜货或者伪劣品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在近几场无底价拍卖会上不乏精品出现。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嘉德第30期四季拍卖中,上拍的无底价拍品就有很多值得收藏的书画和瓷器。本次北京博观玉雕精品展上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都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尤其是北京保利推出的第19期精品拍卖会,有很多名家的代表作也加入了无底价拍卖的行列,让买家兴奋不已。其中张晓刚的早期作品《女人体》,曾于北京保利2008春季拍卖会现当代中国艺术日场中以16.8万元的拍价成交,而此次无底价拍卖,以10万元的落槌价易主。杨千的《水珠女人之四》也曾在中国嘉德2008春拍中拍得42.56万元,而这次仅拍得7万元,前后差价几十万元,让界内人士惊呼“捡大漏”。此外,参与无底价拍卖的姜国芳、宋永平、陈文波、沈晓彤等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均在低于市场价许多的情况下被买家竞走,以至于北京保利的无底价现场被戏称为“回馈新老客户”。

  无底价拍卖的确在聚拢人气,吸引潜在藏家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季涛也提醒拍卖行和卖家,并不是所有的拍卖品都适合无底价拍卖。只有当拍品在拍卖市场得到广泛认可和喜爱,并有了一定的稳定价位,拍卖场上也已形成一定数量的买家,此时无论有没有保留价都关系不大,价位会升到其应有的位置。但是,如果无底价拍卖的是小众喜好的、难以形成争抢的拍品,这时就存在竞争不充分进而低价卖出拍品的可能。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