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童星”等同于“明星”是个美丽的误会

时间:2014年02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邑 生

  原标题:童星=明星,是个美丽误会——“最成功童星”秀兰·邓波儿转型带来的启示

  好莱坞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于美国当地时间2月10日去世,享年85岁。这位“史上最成功童星”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辉煌经历:4岁起就涉足演艺圈,出演了一系列电影短片;5岁时已经和福克斯影业签约,开始领取薪水;6岁那一年,她出演了8部电影,并被授予青少年奥斯卡奖;之后,她更是一飞冲天,风头盖过当时的诸多好莱坞大牌明星;到1938年,她的薪酬已经达到了30万美元,这一金额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让人瞠目结舌的,何况这还是一个10岁小孩子的收入。不过,在这之后,邓波儿由于未能在演戏之路上成功转型,从此基本绝迹影坛,但她最终靠着勤奋努力在政界取得了同样显著的成绩,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外交家。邓波儿的传奇经历,给我们当下的童星们,特别是那些做着“明星梦”而“盼女成凤”“盼儿成龙”的家长们,当有不小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明亮的眼睛、一头卷毛以及活泼可爱的样子”是邓波儿在上世纪30年代的银幕上最为经典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对童星的审美期待:纯真可爱的外形,活泼俏皮抑或少年老成的言行,天真无邪抑或古灵精怪的气质,等等。可能对童星而言,演技不仅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要被排斥的,本色出演就是最好的状态。只是,“人无少年时”,随着年龄的长大、阅历的增加,身上的“孩子气”没了,“星”光又怎能维持?转型,成为他们必须做出的选择,要么改变戏路,重新塑造自己的全新艺术形象;要么改行,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的职业道路。邓波儿选择了后者。从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邓波儿尽管也参与了一些电影和电视的拍摄,但总体都不成功,这期间她也很快结婚生子,基本上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直到70年代后,她开始步入政坛,担任过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礼宾司司长,以及多国大使,重获荣耀。

  邓波儿的转型与选择,不是个例,而是大多数童星的人生写照。事实上,能适时并成功改变戏路的童星,少之又少。《乌龙院》系列中的“胖小子”郝绍文,是一个天才的小演员,饰演的角色充满了活力和可爱的因子,但如今长大后依然胖胖的模样,却对他塑造角色造成了障碍。戴圆眼镜的可爱男孩“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如今正努力挑战其它艺术形式并饰演与小哈利截然不同的角色,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表演,效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好演员,“童星”的脱颖而出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尽管可能红极一时,但最终还得回到现实的普通生活中,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定位与奋斗。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红孩儿”的赵欣培最终攻读了计算机专业,而且读到了博士。“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的“小龙人”陈嘉男,高中毕业后自己创业……他们并没有顶着童星的光环继续自己的演艺之路,却都在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样的选择,绝非无奈,而是明智。

  说到底,童星是一个特殊的演艺群体,和一般意义上的明星还是有所不同的。将“童星”等同于“明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果童星的家长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更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误导。君不闻,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的小女孩,春晚上唱京戏的小男孩,都曾因为家长带着他们频繁演出而疲于应付;君不见,从荧屏到银幕,对“爸爸”的孩子们的质疑和争议一直不断。更有眼下的艺考大军中那些陪侍左右的家长们,他们当中因为自己孩子的“童星光环”、“少年天赋”而让孩子加入这场战斗,并期待孩子通过这条路“成名成家”“盆满钵满”的,恐怕不在少数。回顾邓波儿的人生经历,这些人能否适时警醒呢?(邑 生)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