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好莱坞青睐天宫一号启示我们什么

时间:2013年11月2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吴月玲

  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首周在中国吸金已达2亿元票房,不仅如此,《地心引力》在北美上映蝉联了三周的票房冠军,在美国烂番茄网上的好评率达到了98%,这部电影中的女主角最后搭乘天宫一号空间站的神舟飞船逃生,不光引得中国观众的热议,更引起了世界多方关注。许多外媒对《地心引力》植入中国元素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看中了中国的票房市场,毕竟中国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英国《帝国》杂志报道称,与近期好莱坞大片频频向中国示好一样,《地心引力》也不忘加入中国元素,一直备受各方瞩目的中国航天科技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好莱坞报道者》称,也许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地心引力》中出现了不少中国元素——乒乓球、弥勒佛像、天宫一号、神舟飞船,不得不说这些为影片赚足了眼球。

  导演阿方索·卡隆一再否认中国元素的使用是出于票房的考虑。他说,在这部电影剧本创作时的5年前,中国市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更何况,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顶尖水准,选择通过中国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是自然而然的做法。

  也有很多媒体细数了近年来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环形使者》中未来世界的希望在中国,《环太平洋》中一开篇就被打烂的一个机甲是常州制造,包括引发中国人反感的《钢铁侠3》中国特供版……但我认为,《地心引力》中的中国元素是不同的。

  好莱坞最喜欢用的中国元素,即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与认可。其中排第一的是功夫,例如《功夫熊猫》,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市场中接受度最高的是中国的功夫电影;排第二的是东方神秘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东方情调有时等同于神秘色彩,在电影中引入宗教、中医等都是为了烘托神秘的氛围。但是,对于这两点,中西方观众在解读时,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一味地用某些符号性的背景来代表中国,只会引发中国观众的笑声。另外带来的后果是,中国导演也按西方对中国元素的定义来拍电影以图获得海外市场,以致当《卧虎藏龙》在美国获得成功后,从来没拍过武侠片的一些导演以功夫片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这些中国大片当时在海外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但是单一类型电影导致了中国电影出口的后继乏力,难现《英雄》辉煌,可以说,扛中国电影之鼎的导演们没有充分拓展新的中国元素,自然容易审美疲劳。

  《地心引力》中有一个细节:天宫空间站上的中国航天员在发生碎片撞击之后已经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了地球,女主角瑞安使用的是天宫一号上的第二艘飞船回到地球,不少观众质疑为什么天宫一号上还剩一个返回舱?但这的确就是真实中天宫一号的配备,从这不难看出导演对中国航天事业进行过一番深入的研究。关于选择中国的航天器来充当拯救者,而不是美国自己的,也可以解读为导演作为太空爱好者,他更欣赏中国的返回舱而非美国价格高昂风险较高的航天飞机。现实中,从两年前,美国已经中止了航天飞机升空项目。

  这样一部全球卖座的电影,第一次把中国最顶尖的科技展示出来,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一位一直致力于在海外推广中国电影的华狮公司的老板已经把自己在北京的房产卖了,以填补发行费。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还有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还留着辫子。

  其实,《地心引力》中救了女主角的,说到底还是她自己。她一度绝望到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她听到了通过无线电传来的地球上婴儿和狗的声音,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勇气。中国元素也是如此,要想发展,不再陷于过去的窠臼,要靠中国电影人自己去进一步努力开发。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