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文化繁荣还要靠市场

时间:2013年11月2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 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需要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中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本期开始,《新评弹》栏目推出“聚焦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系列评论,希望通过对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监管等方面问题的剖析,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建议。

  ——编  者  

  曾几何时,港台的综艺节目令大陆观众趋之若鹜,而今天大陆的综艺节目在港台同样赢得高收视率;曾几何时,一部进口大片就能横扫内地电影票房,而今天内地电影已经压倒进口影片……今天,无论是总量还是类型,中国影视产业都堪称繁荣。

  为什么影视产业能在短短十几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影视产业较早进行了市场化改革。通过制播分离、转企改制、降低门槛、减少审批、引入社会资本等市场化改革,影视产业确立了市场主体,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得到了合理配置。纵观十几年来影视产业的发展,政府基本只管导向,把具体的创作生产问题交给创作者和生产者,条条框框减少了,人们的创造活力得以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影视从业者获得了合理收益、观众大饱眼福、政府得到了税收、国家增强了文化软实力——市场使所有人都从中获益。

  这一生动的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深意。如果世界上的资源是无限的,那就不存在经济问题了。正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提高其配置效率才成为必要。只有把资源放到最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增进全社会的福祉。而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文化要发展繁荣同样离不开这条基本的经济规律。

  对文化而言,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另一层意义。文化依赖于人的创意,如果社会和经济制度过于严苛,压抑或者阻碍了创意的发挥,文化就会凋敝;反之,社会和经济制度鼓励和褒奖创意,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欲望得以充分涌流,文化就会繁荣。说到底,政府自身不会创造文化作品,但政府可以也应当创造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当然,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也会失灵,此时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但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一条基本的原则是:凡是营利性的文化工作,就应交给市场;不能营利或不应营利的文化工作,就应由政府承担起来。政府管宏观、管导向,微观的具体的创作交给从业者自己解决。

  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相冲突?会不会使文化工作者过度追逐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当前文化领域的确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现象,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那些获得最广大受众关注和喜爱的文化产品才能最终生存下来。靠噱头吸引眼球能赢在一时,绝不会赢得一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近些年,那些在票房和收视率上独占鳌头的国产影视剧全部是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俱强的上佳之作就是证明。总之,尊重市场就是尊重群众的选择权。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