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司徒兆光的艺术感悟和赤子情怀:沉默的诉说

时间:2013年11月1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由国家大剧院主办的名家足迹系列之“生命之歌——司徒兆光的艺术情怀”展日前在京举办,展出了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的近百件雕塑及速写作品,更展示了这位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的艺术感悟和赤子情怀。

  展览以“生命之歌”为主题,分“体验生活” 、“写意生活” 、“歌颂生活”三个部分,集中展示了司徒兆光在西藏生活的创作实践、留苏师从雕塑家阿尼库申的艺术熔炼与提升以及作为中国城市雕塑先行者之一的艺术风范。走进国家大剧院水下廊道东展厅,一件件造型独特、形象鲜明、质感凝练的雕塑作品扑面而来,一幅幅线条沉稳、呼之欲出的素描静静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朴实而又丰满,以致不少参观者直呼“看完很受震撼” 、 “艺术气息很浓,看完很温暖快乐” 。

  展览当天,司徒兆光坐着轮椅来到了展览现场。由于健康的原因,这位著名雕塑家已行动言语不便,和前来参加活动的靳尚谊、钱绍武、盛扬、曹春生等的见面就像是另一种速写——满座白发与黑发,师友同窗和学生济济一堂,众人对他的辛勤创作和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仿佛彼此的笑声都带有一种岁月的穿透力。雕塑是沉默的,墙上的素描也如此,它们在用另一种方式诉说。

  留苏融汇中西造型传统

  司徒兆光出生于1940年,祖籍广东开平,父亲司徒慧敏曾是左翼电影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参与过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影拍摄工作。1955年,司徒兆光从原北京101中学初中毕业,打算报考中央美院附中前,征求过父亲的意见。父亲说,只要你有兴趣,就走自己的路吧。于是,司徒兆光便考入了中央美院附中,又于1959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成为第一届雕塑班的12名学生之一。

  一年后,司徒兆光被选派留苏,到列宾美术学院师从阿尼库申学习雕塑。到了苏联,司徒兆光一面饱览各艺术展馆的丰富珍藏,一面热情投入地学习基本功,特别是素描。当时,苏联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课走的是慕尼黑学派的路数,解剖课尤其严格,这种强调客观造型的观念后来曾被国内诟病为“写意不足,太死板” ,却给司徒兆光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中国的造型传统,是重视肌理体现的,认为肌理反映了雕塑家情绪的痕迹。司徒兆光的胆子很大,视野也开阔,自觉地把客观造型和情绪轨迹结合起来,进步很快。在一个学年的素描作业评分里,雕塑系共有3位同学获得满分,司徒兆光就名列其中。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