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江苏淮阴:文化在田间飘香

时间:2013年09月05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郑晋鸣 许 琳

  “农民赛诗在田头,书画送到家门口,古稀老人也时尚,农民还有卡拉OK唱。”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说的正是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件与百姓幸福紧密相连的大事,淮阴区是如何激活农村文艺细胞,让百姓尽享文化大餐的?

  淮阴区区长徐东海说:“淮阴的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步,一是做实基层文化,让文化的种子在农民心田生根发芽;二是做活基层文化,让乡村文化百花齐放;三是做亮基层文化,用文化建设爱心淮阴。这三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政府撒下文化的种 

  在淮阴,基层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实”字,政府实实在在地重视,农民实实在在地参与。

  “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在韩桥乡兴旺村村口,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正上演黄梅戏名剧《打猪草》,前来看戏的乡亲们把舞台围了整整好几圈,有的索性爬到树上、房顶上看戏,老人孩子挤在一起,看得如痴如醉。这是淮安市歌舞二团送戏下乡的现场,歌舞团副团长董志波说:“送戏下乡也是有学问的,送什么、怎么送都要以老百姓的诉求为主。”

  “以前是送什么看什么,现在是看什么送什么,这差别可大喽。”村民李谷娟笑眯了眼。她说,每次看戏,她都要提前一个多小时等候,去晚了就只能在后面踮着脚看了。

  近年来,淮阴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年增幅超过60%,建成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251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配置具备综合展示、书刊阅览、教育培训等“八大功能”。一间间农村书屋,让农民“放下麻将拿起书”;一台台文艺演出,让艺术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文化的种子在农民心田生根发芽。

  百姓呵护文艺的花 

  “建设基层文化,不仅要做实,更要做活,让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齐开花。”徐东海说。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田头赛诗会、马灯舞、象棋、淮海锣鼓、河蚌舞……这些最具淮阴“土味”的民俗文化大放光彩。

  “田头闲叙老翁情,畅所欲言论古今。自古舜尧立国制,种田哪有不交银。”田埂边,农民陈乃松抑扬顿挫地朗诵着自己创作的《农赋减免吟》。在农民田头赛诗会上,300多位农民带着自己创作的诗歌前来“以诗会友”,或高或低的吟唱声在田间回荡。

  激越的鼓声直抵心灵,一匹匹白马扬鞭而来,高昂的歌声划破长空……这极具地方特色的马灯舞曾面临失传的困境,王营镇村民自发组织8支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田间地头巡演马灯舞。为传承马灯舞,区政府还开办培训班,免费教百姓。如今马灯舞已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应邀去韩国演出。

  刘老庄农民书画院、西坝文艺演出团、夕阳红老年模特队……一个个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淮阴区宣传部部长孙晓燕坦言:“基层文化建设,既要‘送文化’,更要为百姓提供舞台,让百姓自己‘种文化’,现在有了这批带不走的‘文化轻骑兵’,农村的文化舞台一下子被搞活了,乡村文化定能遍地开花。”

  大众共享爱心的果 

  2200多年前,漂母赠饭给素不相识的韩信,当上淮阴侯后,韩信知恩图报,回赠千金,演绎“一饭千金”的千古佳话。淮阴区区委书记刘学军说:“淮阴有‘爱心文化’的历史基础,应当做亮基层文化,建设爱心淮阴。”

  近年来,淮阴连续举办五届“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五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开展中国淮阴东方母爱文化节……“仁爱相济、开放包容、诚实诚信”的爱心文化品牌在全国打响。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淮阴,爱心文化已逐渐深入人心,由知至行。

  由181名妇女组成的“社会妈妈”志愿团队,结对帮扶236名困难孩子。她们定期看望结对帮扶的孩子,并送去物质和精神资助;极具影响力的民间爱心品牌“爱心圆梦助学活动”,5年来,共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帮助3000余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交通劝导、义工服务、扶贫助困……一个个凡人善举在千年古县的大地上谱写着一曲曲暖人心怀的歌谣,掀起一股向善之风,淮阴也由此获得“母爱之都”和“全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市)区”称号。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