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艺术是不能单打独斗的 专家建议设立综合性中国艺术大学

时间:2012年12月1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高艳鸽

  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这些以某一个艺术门类为主要培养内容的艺术院校各自独立存在的事实和现状,但中央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陈珂近日提出建议:设立中国艺术大学,变当下的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有哪些弊端?如果设立中国艺术大学,它如何进行通才教育?它可能会为高等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创作带来哪些变革?其实施起来是否有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陈珂。

  “中国专才教育的理念走到了一个瓶颈,需要调整了。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通才教育应该重新提到议程上来。”陈珂说。他介绍,上世纪50年代,中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高校院系调整,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做专科性教育,但其实在此之前,中国的艺术教育是欧美体系,欧美体系讲究的就是通才教育。以戏剧为例,在欧美很多学校的教学中,一二年级是不分专业的,但现在中戏从大一起就分戏文系、表演系、导演系等。“虽然这样也有好处,培养了很多高精尖人才,但是这些年其弊病也越来越多。专业领域的路子越走越窄,对更多学生来说是不利的。”陈珂说,“比如学编剧的,毕业后社会能提供的编剧岗位是有限的,他可能要去做别的。”他听到过很多中戏毕业生的反馈,他们毕业后去了网站、广告公司等机构工作,应对起来就有些力不从心,需要调整很久。“相比之下,通才教育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比如美国的文化产业电影、戏剧等发展得很好,和它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因此,陈珂认为,要提高中国艺术教育的水准,现在就需要从国家级层面,设立一个国家级标准的艺术大学,把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门类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之间相互串联,让老师之间有知识的重叠和整合,让专业性知识和普及性知识相碰撞,这样才能提高中国艺术教育的水准”。至于师资力量,我们并不匮乏,甚至可以说很丰富。“中国一刀切的退休制度,让大量60岁以后的专家艺术家退出了体制内,这是一种很大的人才浪费。”陈珂说,“40岁到65岁是最好的做教师的年龄,50岁到75岁是最好的做研究的年龄,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现在有一批很了不起的从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退休的专家,他们很多退休后去公司或者私立学校单打独斗了。”

  在他看来,艺术是不能单打独斗的。他以音乐剧为例,中国做了几十年音乐剧,却做不出来好作品,为什么?“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都有音乐剧系或者专业,但戏剧学院重表演,音乐学院重演唱,舞蹈学院重形体,各有所长但是各司其教,人才没有整合到一起。”所以,陈珂认为,现在到了学科整合、学术整合和艺术整合的时候了,“把这一批中老年的一流的专家艺术家整合起来,组建中国艺术大学,成为一个新的平台,就像南方科技大学一样”。他还建议,“别将其设为纯国营的由国家负担的,但政府可以给政策给平台”。

  院系设置、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都会随之有很大的改变,陈珂说,这需要有一大批有识之士来探索。他表示,其实以前中国的国立戏专就已经有一套这样的教学方式了,戏专里有音乐剧系、电影系、器乐系、舞蹈系等。“中戏的老院长欧阳予倩,就是那个时代培养的全才,他通舞蹈、戏曲、戏剧,甚至还做过国文教师。”他设想的中国艺术大学里,应该有音乐学院、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和美术学院等。“这花不了多少钱。”他说,“只需几个亿,一所中国艺术大学就可以建立起来。”在他看来,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大量人才,“怎么出人才?就是要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方式来培养”。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