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国家大剧院:圆梦的艺术殿堂

时间:2012年10月29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杨雪梅

  10月28日上午,18岁的杨笑第一次来到国家大剧院。这是大剧院“周末音乐会”的第223场演出,和杨笑一起被邀请到国家大剧院的还有500多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一新生。“我从未听过这么感人的《梁祝》,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这个国家级艺术殿堂,第一次接触高雅艺术,也是第一次在现场欣赏音乐会。”

  为期32天的国际舞蹈节正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不但艺术家杨丽萍用一出《孔雀》圆了自己的舞剧梦,而且国家大剧院的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一个有规模的国际舞蹈节。

  国家大剧院用5年的时间把自己建设成一个让更多人圆梦的艺术殿堂。

  “让优秀的文化在这里聚集”

  即将到来的11月,有着400余年历史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将来到国家大剧院,它不仅是唯一拥有“世界音乐遗产保护奖”这一殊荣的乐团,还被英国《留声机》、法国《音乐世界》杂志评为全球及欧洲十大乐团之一。对于中国的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无疑又是一场音乐盛宴。“让大剧院音乐厅形成一种气场,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顶级音乐大师与乐队都来到这里。”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陈佐湟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在国家大剧院的公共空间,展示着一幅长7米、高2.4米的巨型油画——“相聚在国家大剧院”。指挥大师阿巴多、库特·马祖尔,钢琴家波利尼,小提琴家穆特,大提琴家马友友……42张享誉世界的艺术面孔注解着大剧院5年来走过的国际艺术旅程。

  西方歌剧有4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才有几十年的历史。对于急需在技术上追赶国际水平的中国歌剧制作者来说,国外团队加盟可以最直观地学到一流的经验和创意。这些年国家大剧院多次与国际团队合作,著名导演弗兰切斯卡·赞贝罗、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著名舞美灯光师弗拉基米尔·卢卡谢维奇等,相继在大剧院舞台上留下了“打工”的身影。

  这里已经成为优秀文化的聚集地——298个国外演出院团、3.4万人次的国外艺术家先后在国家大剧院的4个剧场我方唱罢你登台。目前国家大剧院已经与175家国外艺术机构建立了交流关系,与英国皇家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等13家国际著名表演艺术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繁荣中国文化的引擎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1942年创作的话剧《风雪夜归人》是中国话剧舞台的经典之作,70年后,国家大剧院重新制作它,给了我一个圆梦的机会。”10月25日,北京人艺的导演任鸣在《风雪夜归人》的发布会上这样说。

  2012年6月,大名鼎鼎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演绎了青年作曲家杜薇的《袅晴丝·惊梦》,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年轻人激动不已。

  杜薇是从国家大剧院的“青年作曲家计划”中脱颖而出的。作为此项计划的最初推动者,音乐家陈其钢感叹严肃音乐人才的流失令人担忧,“中国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高水准作品,即便有成千上万享誉世界的演奏家,也只能跟在西方的后面。国家大剧院的这项计划建立了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支持音乐创作的机制,善莫大焉。”

  5年中,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万余名艺术家参与到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对于国内的众多艺术院团来说,国家大剧院的诱惑巨大无比,对于它们的这种“冲动”,国家大剧院并不排斥。“党和政府希望国家大剧院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何谓引擎?我们理解就是发动机,你得能带动相关的艺术团体和各种资源转动起来。国内的院团制作了很多精品剧目,但以前没有好的平台,藏在深闺无人识,而大剧院一年上千场演出的容量提供了这种可能。”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如是说。

  观众是最大的受益者

  目前,国家大剧院的票房80%靠零售市场支撑。即使是莫斯科大剧院、蒙特卡洛芭蕾舞团这样的名团过来,500元以下的票还是占了大部分。“1000元的票价400人来看和400元的票价1000人来看,显然普及率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尽量实行低票价的原因。”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

  “如果我们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还没有欣赏过一次音乐会,我们的老人一辈子没有听过一次歌剧,这多少是有些遗憾的。我的梦想就是提高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让更多的人走进大剧院并且有能力欣赏高雅艺术。”为此,国家大剧院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进行艺术普及,5年开展了2498场公益性演出,2173场普及教育活动,观众达228.7万人次……这些被统称为 “艺术滴灌工程”。5年来,国家大剧院形成了全年系统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框架。“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一批普及性品牌栏目深受公众欢迎,上座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从今年9月开始,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北京高校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活动。事实上从开幕运营以来,国家大剧院就设计了全年的针对青少年的活动,各种活动已免费邀请超过2万人次的青少年参加。

  大剧院还打破“围墙”,对每年的漫步经典音乐会、中秋音乐会等进行电视、广播直播。2011年底,大剧院又推出了“古典音乐频道”,展示大剧院剧目全景实况演出和排练细节,提供上万首古典音乐与优秀民族音乐的高保真音效视听,再加上资深乐评人和艺术家的讲解赏析,打造了24小时不落幕的“网上大剧院”。

  通过这几年的熏陶,来国家大剧院的观众95%都是黑头发。“这就是中国高雅艺术发展最值得骄傲的成就和未来。” 陈平欣慰地说。

  让大家实现梦想的同时,国家大剧院所有人的梦也正在变为现实:成为国内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成为艺术教育普及的引领者,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最大平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