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成立

时间:2012年06月1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云 菲

  提起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2010年8月更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8项11处历史建筑,每一处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吸引着众多造访者结伴同游、驻足浏览。6月9日,在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作为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郑州)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设立在嵩山书院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意味着,通过郑州和登封两级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联动,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将享受到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保护管理工作有望得以进一步加强。

  在专家看来,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展监测工作十分必要——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肩负着对世界遗产组织的承诺,遗产地政府代表我国承担了对当地遗产实施保护管理的现实任务,因此,一旦遗产因保护管理不善而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既会影响文化遗产对遗产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也将直接影响遗产地乃至中国的形象。“世界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保护管理好世界文化遗产既是中国作为缔约国向联合国兑现承诺、履行国际职责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求。”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说。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关强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计划从中选择8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试点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试点建设,量化科学管理,提高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即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一方面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保护监测工作亟需开展”。关强告诉记者,目前,该历史建筑群监测管理工作相关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需要制定,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平台建设的实施和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遗产地保护管理活动及保护范围和缓冲区内建设等活动需要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监督,同时还要做好国内外遗产监测技术新成果推广、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人员培训、文化遗产宣传以及社会群众教育培训等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及有效监督等工作。

  河南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大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的历史建筑群体现了中国文化两千年来的精华,也是世界建筑史的经典之作。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表示,做好“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和管理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群宝贵文化价值的科学研究,健全科学化、数字化、专业化的遗产预防性监测和管理体系,整体提升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登封市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中发挥着积极长远的作用。

  367座单体建筑,建筑材料、形制、功能多样,令“天地之中”这组历史建筑种类多、规格高、历时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可谓真实完整保留了中国古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杰出代表。为此,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将设置10名专职人员对遗产本体(含附属文物)、古树名木、影响因素、保护管理、安全保障、监测工作实施保障6个方面,以仪器监测为主、辅以目测和实地巡视检查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安保”。“遗产本体和古树名木监测分为S(special特别)、I(important重点)、C(common一般)3个级别。”工作人员介绍,遗产本体、古树名木、附属文物根据级别实行一年两次或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的监测,影响因素、保护管理、安全保障、监测体系运行则为常规监测。

  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郑州)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除此之外,还包括开闭幕式、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授牌、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程奠基、“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国河南”和“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少林寺塔林保护工程启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探秘等丰富内容。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童明康,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等,与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入选单位代表,以及郑州市、登封市社会各界群众共5000余人参加。据悉,下一届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为陕西省咸阳市。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