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梁凤仪重出“江湖”再写香港

时间:2012年03月1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梁凤仪近影。中国艺术报 张悦 摄

  “我个人请客,开完会请大家到香港马会吃饭聊天,愿意来的在楼下集合。”这是政协委员、香港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在文艺组小组发言的结束语,不改豪爽本色,很具香港风格,给会场增添了别样的气息。梁凤仪无疑是有多重身份的人,上市公司老总、作家、哲学博士,自1989年正式推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尽在不言中》开始,她首创了“财经小说”的先河,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香港、内地和华人世界,多部小说更是被搬上荧屏,受到观众追捧和喜爱。2004年,梁凤仪对外宣布封笔10年,以便专心经商。时隔8年,在今年政协会上,她透露将再度启笔,书写香港60年大历史背景下的风云变幻。“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预计至少要用3至5年来完成,这对我个人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梁凤仪对记者说。

  “香港的宝是金融,不是文化,但这不代表香港没有文化。香港在文艺方面的发展多因南下香港的上海金融界人士对文艺的重视和精神需求,可以说先是由金融结缘,后才有文化发展。要知道最初香港金融都是由广东人来控制的,上海人来香港后抢滩市场,开始时香港本地对此是有排斥的,后来上海与广东融合在一起,一同对抗外资,这是相当惨烈的。从我父亲的身上,以及我生长的环境都有很深的体悟。”梁凤仪谈到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时这样说,“香港发展文化是近20年的事。我上学的时候香港政府对文艺的支持是很少的,但是最近20年香港政府对文艺就关注得多,把整个香港的文艺气氛也带起来了,比如西九龙的一个区现在是文艺区;比如我年轻时想做话剧都要自己掏腰包,现在香港政府支持资金和场地,开办各种艺术节。我30岁前很喜欢文艺,但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来创作。我想香港政府是充分意识到不能只是赚钱,也不能仅仅是附庸风雅,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要发展文化。这与现在国家提出的文化强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同样的。”梁凤仪说。

  出生于1949年的梁凤仪与新中国同龄,可以说见证了香港6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问及是什么原因促成她写作的愿望时,梁凤仪说:“我当年宣布封笔10年,投身商业,但是封笔不封脑子,因为最近10年内地和香港在经济上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新的大氛围,我都是亲身感受到的,所以也有了这样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想把香港60多年发生的故事写成小说,当然这是非常浩大的工程,我只能说尽力,结果如何我也不知道。”梁凤仪谈道:“以前写小说都没有构思,多是拿起笔就写,写得非常快,很顺畅。但这次会有些例外,因为要做功课,要查找大量的历史素材,我写过小说《归航》,是说香港回归的故事,殖民地150年前怎么样,当时搜集了一些素材,但这次不同。”

  如何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是个大问题,梁凤仪举例说,“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晚清小说,我觉得晚清小说用当时的时代为背景,文学价值没有多大,因为一般写得不好,写得好的没有10本,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写得好的,可是当时200多本都没有流传,因为没人看。但是这些小说却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表现了晚清政府的腐败,表达了对新思想的呼唤。”

  “作为香港人,一个能写小说的香港人,我想这是一个好题材。‘我’是不是其中的主角不一定,整个香港人都是其中的主角。”梁凤仪说。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