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和宗白华先生一起散步 教我们如何建立审美态度

时间:2012年01月0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女真

自1981年以来,宗白华先生所著的《美学散步》已出版多个版本,初版重印30余次。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近60年倾心美学的思考,它在散步中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意回到北大,在未名湖畔,与宗白华先生一起散步。哪怕只是跟随他身后,遥望他的背影。凝聚先生一生心血、学问,至少已经重印了30次的《美学散步》,初版于1981年4月。5个月之后,我到北大读中文系。那时候经济拮据,看书多是从图书馆借,没有收藏这本书。30年后,重读《美学散步》第30次印刷的版本,看目录前面黑白照片,遗憾为什么当年没有机会与先生相遇。虽然先生住朗润园,离中文系女生的宿舍31楼距离较远,但先生在未名湖边散过步,有照片为证。未名湖畔的宗白华先生,坐在一张长椅上,布衣,冬天的打扮,一头白发,手里拿着一顶帽子,面向湖水。如果不是熟人,自然不会认出,这个面朝静水、若有所思的普通老头儿,就是学贯中西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

  当年,我在园子里见过另一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他在家门口晒太阳。宗白华先生到燕南园,在朱光潜先生家里和另一位著名人士茅以升先生三位有过合影,这张照片也收入了《美学散步》。

  那时候年少,我刚从中学步入大学校园,见识有限,虽然上过美学课,知道朱光潜、宗白华都是人物,但少年人狂妄,没觉着他们有多么了不起,以为还有更高的高山。

  30年后,我只能想,没跟先生一起在未名湖边散步,走过他曾经散步的地方,那么,跟他一起在美学里散过步,也算三生有幸。

  与先生一起“美学散步”,羡慕先生深厚的国学、西学修养,为先生能够站在东、西方哲学、美学的高度指点中国传统文艺的精髓、比较中西文艺传统的异同所叹服,也为先生优美的汉语表达所折服。先生生长于清末民初,既接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训练,同时也到哲思发达的德国留学深造,深谙西方哲学、美学的真谛。而且先生还是一位诗人。正是这些特殊的背景,使得凝聚了他一生学术精髓的《美学散步》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既厚重又空灵,闪耀着东方文化的性灵与蕴藉,空山绝响,不可复制。

  以先生的学养、见识,他完全有能力完成一部开创时代的《中国美学史》,给后人留下一部系统梳理中国美学的巨著,但这部已于上世纪60年代列入撰写计划的美学史,最终未能像朱光潜先生独立完成的《西方美学史》那样成书出版,实在是中国美学界的憾事。据他的学生回忆,未能成书的原因在于合作者的意见分歧,学术立场不同,而先生不肯妥协。不妥协的内容,包括他和汤用彤先生都强调中国美学应该从更广泛的背景上搜集资料,比如考古学新发现;汤先生甚至认为,包括《大藏经》中有关箜篌的记载,也可能对美学研究有用。宗先生同意汤先生的见解,认为一些文人笔记和艺人的心得,虽然片言只语,也偶然可以发现精深的美学见解。编写《中国美学史》的工作,由于参加者出现了意见分歧,没有按照宗先生重视艺术实践的精深见解和汤先生关于佛教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去尝试,终于使《中国美学史》的编写一拖再拖乃至流产,只留下一堆资料。学术家以修史为荣、为理想,先生具备了条件却没有最后完成,是需要勇气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先生是在以他自己的学术坚守阐释中国传统艺术“留白”的真义啊。1986年,先生以89岁高龄辞世,一部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性、洋溢着东方中国美学理智的巨著,因为先生不为瓦全的学术坚持而成为海市蜃楼,给后人留下无穷的不无遗憾的想象。

  在《美学散步》中散步,我把《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看作先生准备撰写《中国美学史》的提纲。关于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先秦工艺美术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先生已经在文中有了初步概述。文后注释,这篇文章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文艺论丛》第6辑,那时先生已经82岁高龄,一定清楚自己已经不可能完成构想过无数次的《中国美学史》了吧?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