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行业投资人判断力究竟几何

时间:2013年08月10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冉

  任何队伍大了都会鱼龙混杂,投资人也不例外。现在,在某些圈子里,“投资人”这3个字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随着行业的成熟,大潮退去,谁在裸泳也可一目了然。

  忘了在哪看到过一种说法:在车辆稀少的高速公路上你看不出来谁的驾驶技术好,只有在密密麻麻的停车场需要倒入车位的时候才能看出来。笔者觉得这话相当精准,特别适合形容当下的“投资人”。

  现在,在某些圈子里,“投资人”这3个字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在行业上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

  笔者还是要先替一部分投资人说句公道话。工作原因,笔者平均每周至少要见10到15个投资人,大到只能投2亿美元以上项目的私募股本基金、并购基金和主权基金,小到三五百万美元也投的风险投资基金。其中还是颇有一些具有远见、判断力乃至人格魅力的投资人的。笔者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如果投资人都像他们那样,这3个字毫无疑问应该是褒义的。

  投资不能盲目跟风

  任何队伍大了都会鱼龙混杂,投资人也不例外。前些年热钱汹涌,这个队伍急剧扩充,而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又基本上没有这个行当,人才严重匮乏,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谁,几乎都能当投资人。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至少有一半的投资人独立判断能力趋近于零。他们对今天这种形势下该投哪些产业和企业、什么样的价格能称之为合理等标准不明确。在更多时,他们更习惯人云亦云,追涨杀跌,一哄而上后又一哄而下,总的来说,他们通常都知道什么是热与冷,却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好与坏。

  现在想来,当初那么多钱投向户外媒体,完全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当时,每个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人都有一大堆上至中国GDP增长下至某人的特殊关系。再后来,在教育、清洁能源等领域,同样出现类似的情形。在视频领域,如果他们把砸向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的资金理性地集中在三五家身上,这个行业的局面将有根本改观。

  在笔者看来,相当一部分投资人的问题是没有分清“好公司”与“可能给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的差别。

  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绝大多数时,投资人嘴上说希望投“好公司”,心里想的却是要投眼看着能在两三年内(甚至一两年内)通过IPO帮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虽然所有的好公司最终都应该能够帮投资人赚到钱,但并不是所有看起来有可能让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都是好公司。

  做好前期判断功课

  绝大多数投资人不太擅长做前期判断(一个公司是否真正是好公司),而更在意这个项目是否有可能帮投资人赚到钱,这是因为前期判断要困难得多——它需要犀利的眼光和一针见血的反诘,而后一个判断只需要财务模型和一厢情愿。人有时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很多时候,投资人误以为自己做的是前一个判断,其实做的却是后一个判断——他们把后面判定这家公司能够为自己赚到钱的结果当成了肯定这家公司是个好公司的理由。

  笔者认为,越是早期的投资人,越少去判断大市。判断大市或许是极个别投资人的天赋,但它不是大多数投资人的天职。投资人的天职是判断企业是不是一家好的企业。也就是说,在大市好的时候它是不是比竞争对手更有能力收获,在大市不好的时候它是不是比竞争对手更有能力过冬。

  相当一部分投资人的问题是,他们在跟风的时候把自己的工作从判断企业间接地变成了判断大市,而他们又不具备判断大市的天赋,因此潮水一旦退去,谁在裸泳就一目了然。

  在未来,同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一样,投资这个行业同样需要整合。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私募股权投资,资金都应该向少数真正具有判断力的管理机构集中。那些只会人云亦云搭车跟风的投资人,应该慢慢被行业淘汰。

  无论如何,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的人都被逼到了“停车场”。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下,人们面临的挑战反而简单了。对投资人来说,市场会在多久之后回来已经不太重要,我们不如暂时假定市场在3年内很难有根本的起色,投资人需要回答的问题只剩下一个:你有没有能力找到那些3到5年后还能继续存活并且越来越强壮的好公司?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