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王世襄旧藏”的品牌效应

时间:2013年11月23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黄辉

中国嘉德“俪松居长物——王世襄夫妇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中的“玉堂清玩”款戟耳炉

  虽然王世襄本人对民间俗称的“京城第一玩家”颇有微词,但这一名号已成为对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王世襄以微薄的财力,探究出博大深厚的收藏文化,其藏品之丰富、涉猎范围之广都值得关注,而其深入研究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尤其值得今天的藏家学习。

  在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藏界符号,每次出现王世襄旧藏藏品时,都会引发市场的热烈追捧,王世襄旧藏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便在情理之中。

  “锦灰堆”里有奇珍

  作家荣宏君在《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一书中讲到,1957年,在他与王世襄、袁荃猷夫妇结识之时,他认识的王世襄总是不修边幅,身着布衣,有时束一条蓝腰带,怀里唧唧有声,乃是大褂里笼中的秋虫鸣唱。王世襄的一部老脚踏车,后座加一块木板,一天来回四五次,将他心爱的明式家具、紫檀交椅、唐雕菩萨坐像这些稀世文物,小心翼翼地捆在车后,自己骑着车送到照相馆拍照,让旁观者也感到险象环生。

  1914年生于北京的王世襄,从小就喜欢玩,各种物件都能玩出乐趣,被视为近现代著名学者、收藏家、文物鉴定家。王世襄一生痴迷于明式家具,60余年如一日,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广泛收藏明式家具,成为明清古典家具的重要藏家。

  1998年,王世襄从数十年购藏的古典家具中,选出79件明清家具,以100万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转售给香港富茂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庄贵仑,条件是“这些家具不能离开大陆”。此后,庄贵仑以其父庄志宸、其叔庄志刚的名义无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王世襄旧藏的这批明清家具也被海内外家具研究学者视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性实物。

  除了收藏,王世襄还对明清家具进行深入的研究,被视为迄今为止明式家具研究界的泰斗。其著作《明式家具研究》与《明式家具珍赏》对业内影响深远,更是引发了海内外明式家具收藏热。在他的呼吁下,出现了一个收藏、传承群体。

  此外,王世襄所研究的范围极广,对中国古典诗词、音乐、绘画、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众多领域也颇有研究,并且均有厚重论著,都收集在其晚年著作《锦灰堆》中。

  “王世襄旧藏”的市场效应

  在艺术品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业界膜拜的名字,从2003年王世襄藏品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以来,其藏品在拍卖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推出“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王世襄藏品集中亮相,最终,专场成交率达100%,总成交额为6301.35万元。时至今日,这一专场的拍卖图录都成了抢手货,在旧书网上被高价出售。

  在2003年的这次专场拍卖中,王世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的成交价开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在中国嘉德“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专场中,“大圣遗音”最终以1.15亿元成交。8年时间,这一把古琴的价格增长了近13倍。同时,这一价位也彰显了古琴这一小众收藏品类的升值潜力。

  2010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周年秋拍推出“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专场成交率为100%,成交额高达9844.8万元。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中以166万元成交,2010年的成交价则高达1512万元,刷新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以207万元成交的王世襄藏明鱼龙海兽紫檀笔筒,2012年,再次出现在中国嘉德“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上,以880万元起拍,在激烈的竞价之后,最终以5520万元成交,拔得全场头筹。

  中国嘉德时隔10年后,再次推出“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相比10年前推出的古琴、香炉、笔筒等精品而言,这次推出的还有王世襄压箱底的蟋蟀罐、鸽哨、葫芦、家具构件等小物件。450余项藏品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最终成交额逾5500万元,成交率高达93%。

  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王世襄旧藏家具,在场竞拍者也表示价格不可思议,很多小件藏品都在估价基础上翻倍成交。比如,一件估价为6000元至1.2万元清中期紫檀六足座,最终成交价高达55.2万元;明晚期铁制錾花人物小方角柜以4万元起拍,最终以34.5万元成交;明晚期犀皮漆小方角柜以9.8万元起拍,最终以63.25万元成交;清早期黄花梨小几估价16万元至22万元,最终成交价高达112.7万元;明末清初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腿小翘头桌估价10万元至15万元,最终以82.8万元成交。

  而对于王世襄曾经把玩过的民俗收藏品,在场的人员更是表示,藏品的文化附加值很高,比如,王世襄生前珍藏的道光官模子蝈蝈葫芦三具,曾著录于《说葫芦》与《自珍集》中,估价30万元至50万元,经过激烈争夺后,最终以103.5万元的高价创下此类拍品纪录;王世襄生前养鸽时收藏的鸽哨“鸿”字葫芦两对及截口三对也以78.2万元的高价成交;清代韝鹰十二旋以18万元起拍,最终以63.25万元成交;清中期紫檀如意估价2万元至5万元,最终以71.3万元成交;清乾隆金髹木雕十一面观音以9.8万元起拍,最终以48.3万元的价格成交。

  在此次拍卖中,最为遗憾的当数4只铜香炉的流拍,4件拍品底价均超过千万元,而同时代和同品相的香炉,市场价位也就几百万元。

  小物件凸显出的大文化

  在王世襄的藏品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件家具,其中,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是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家具原本是一张画案。古人在教琴的时候讲究两人相对,相互观察对方的指法。为了方便夫人袁荃猷向管平湖学琴,王世襄将这张画案创新性地改造成了琴桌。1995年,王世襄得到两块非常大的花梨木,此后亲自设计、由明清家具专家田家青制作,完成了一张异常简洁的花梨木独板大画案,王世襄生前对这张画案极其喜爱,还撰写了《案铭》并刻于案上。最终,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和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分别以517.5万元和1265万元成交。

  在拍卖场上,名家专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王世襄的“名人效应”是其他藏家无法企及的。在2013年相对沉寂的拍卖市场上,王世襄藏品无疑掀起了业界的波澜。王世襄的收藏品,与当时市场上流行的、价格高昂的书画、碑帖、瓷器无缘,其收藏多是当年的偏门,如家具、铜炉、文房等,更有属于民俗小玩意的鸽哨、葫芦。他的收藏是根植于血液中“玩”的心态和思想。

  有人将其与好友朱家溍的收藏品相比较,认为朱家溍旧藏文物,在故宫博物院当属于一级文物,而王世襄的精品也只能评个二级文物。然而,虽然王世襄的收藏不算名贵,但趣味百出,尤其是他专心致志地将一辈子喜欢的东西都能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并且乐在其中。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王世襄推崇的鸽哨、葫芦等民俗文化亦受到追捧的原因。

  王世襄将传统的把玩物件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改变了国人认为家具只是匠人之作的观点,他将古典家具制作工艺从技上升到了道,使这门不被重视的传统工艺最终变成一门学科。王世襄曾说:“我在想尽我的力量能做什么?而我做的事一定是我认为对国家有利、对文化有价值的,不管大小,至少是正面的,被人承认的,这样我才没有白活一辈子。”王世襄是玩家,而不是藏家,他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融于小把件中,他“玩”出来的东西,可以变为我们现在的收藏,他的收藏也让今天的藏家领会到收藏的真谛。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