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地方文化产业网站现状:像孪生兄弟

时间:2013年05月10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弘毅

  近日,福建文化产业网正式上线,加之此前投入运营的湖北文化产业网等,目前国内已有20多个省区市相继开通了省级文化产业网站。与此同时,一些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或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市区县,这两年也相继开通了以所在城市命名的文化产业网站。加上目前运营已较为成熟的中国文化产业网等几家国字头文化产业网站,可以说,一个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网站平台框架已经建立。

  然而,虽然存在这么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却依然有许多用户十分无奈:内容趋同,服务滞后,网站界面不友好等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广泛存在的问题使得此类网站对用户的参考利用价值极低,进而带来此类网站访问量较小。这一恶性循环也使得多数地方文化产业网站陷入同质化怪圈。

  由主管部门一手扶持成长 

  笔者注意到,多数省级文化产业网站都有一个相似的主办方——或是当地的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小组,如天津文化产业网由天津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湖北文化产业网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管;或是当地的文化厅局主办,如河南文化产业网、东北文化产业网等皆由河南、辽宁等当地文化厅参与主办;或是当地的高校直接主办,如山东文化产业网、内蒙古文化产业网则分别由山东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等负责。

  主办方虽然总体上以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为主,但负责地方文化产业网站具体运营的单位则极为多样化,如有的是由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直属的相关信息部门,如河南文化产业网是由隶属于河南省文化厅的河南省中原文化信息中心负责,山西文化产业网是由山西文化产业信息中心承办;有的挂靠于省级门户网站,如云南文化产业网由云南网承办,福建文化产业网由东南网承办等;有的则借助当地报业集团的渠道运营,如湖北文化产业网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承办;有的由当地文化公司具体负责,如黑龙江文化产业网由黑龙江省翰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运营……若归纳一下市区县的文化产业网站运营方,则更是五花八门。

  地方文化产业网站的广泛政府背景,也使得其运营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市场运作,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补贴,如某省级文化产业网站成立时就向相应主管部门申请了连续3年每年5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以免除起步阶段的后顾之忧。借助主管部门“有形的手”,文化产业网站被装上各类驱动。

  板块设置过于死板 

  随着近年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的日渐成熟和产业的发展,河南、山东、江苏、湖南、陕西、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20多个省区市纷纷开通专业的文化产业网站。这些网站主要担负宣传、介绍、推广本省文化产业,发布产业政策、搭建本省文化企业联盟、组织和举办各类相关展会和活动等职责,有些还谋求成为整合产业资源,汇聚国内外相关信息、项目、资本、技术、人才和产品的平台。

  有学者分析认为,文化产业网站在全国范围内的上线,是各地区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直接表现。“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仍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政府的最新扶持政策、补贴管理办法等相关信息的发布迫切需要一个专门平台。而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也希望能在网络上打造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使其成为当地文化企业交流、交易的平台。”

  基于地方政府的这一需求,部分地方文化产业网站的板块设置和当地政府网站没多大差别。而作为省级文化产业网站中的先行者,河南文化产业网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目前已形成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文化资源整合三大功能模块的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这一功能模块的设置方式,也为其他省市文化产业网站所借鉴,尤其是其文化产业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国内各地文化产业资讯整合平台、文化项目交易平台、文化资源展示平台这四大部分,也成为多数省级乃至县级文化产业网站进行板块设置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这种传统的板块设置模式,习惯了多样化、便利化的网络用户似乎并不喜欢。“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无论是导航设计,页面布局还是信息构建都缺乏可用性意识。而网站的目的就是要让浏览者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应信息。只有基于用户需求基础上的网站构架及内容策划方式,才能充分发挥网站的潜力。但是现在多数文化产业网站基本是采用门户网站的通用模式,在信息和内容构架上并无特别之处,更谈不上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和富于互联网技术的合理运用。”有用户在对比多家“看起来像孪生兄弟一般”的文化产业网站后表示很不满意。

  内容与服务同质化 

  某地文化产业网站开通以后,主办方要求运营方要加快咨询更新,完善网站内容,每月信息更新量不少于2000条;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力争使网站每天访问量达到100万人次。

  每月信息更新量不少于2000条,即每天更新近百条,若是其他类型的门户网站,达到这一要求应该并不难,然而作为某一地区的文化产业类专属网站,若是要求独家,要求原创,甚至加上属地要求,对目前多数仅有数十名采编和技术人员的文化产业网站来说依然是极大的难题。于是,转载成为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内容生产的最主要方式。对比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的资讯栏目,除了少数当地的文化新闻,其他则基本雷同。有人戏言,这些文化产业类门户网站可用“窥一斑知全豹”来评价。

  内容趋同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参考价值低,网站访问量少。即使是一些开通3年多的省级文化产业网站,其3年来访问量不过数十万,若想实现“每天访问量达到100万人次”的目标。至少从其核心信息资讯板块来说,文化产业网站要走的路还很长。

  笔者注意到,多个省市的文化产业网站都有一个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库或者产品发布平台的板块。而这些网站在成立之初,也纷纷为自己设立了文化产业领域B2B平台的功能定位,希望在此网站平台上为客户提供项目洽谈、技术交流和产品交易等多项服务。如天津、云南等地文化产业网的一个核心板块就是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主办方希望将这一数据库打造成该省市文化产业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不过,这一数据库也在遭遇着其他文化产业网站同样的窘境,项目虽然标明了其可观的盈利前景,然而却鲜有人问津,一直处于招标状态中。而几家较早设立文化产业交易平台的网站更是停止了对这一板块的更新,其项目发布一直停留在网站开通当年。

  随着目前网站呈现模式多样化、社区化,虽然一些文化产业网站也开设了论坛板块,然而此类的文化产业论坛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虽然也有文化产业网站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其微博评论转发数量甚至不如其网站访问量,互动就更是无从谈起。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