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水乡社戏:越地风情扑面来

时间:2013年02月22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余声

  元宵节临近,山东省聊城市民间花灯艺人们正抓紧时间赶制各式花灯,准备参加当地元宵灯会,喜迎佳节闹元宵。图为民间花灯艺人李凤英在制作花灯。新华社发(张振祥 摄)

  浙江绍兴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享誉海内外,这为水乡社戏的孕育、成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腴的土壤。2008年,水乡社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戏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为了农业性的生产祭祀而表演的节目。在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无数次的积累和融合后,绍兴的社戏在宋元时期与戏曲紧密结合,使祭祀活动与戏曲表演正式结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一个“社—祭—戏”相统一、相融合的过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写下了《社戏》、《无常》、《女吊》、《门外文谈》等多篇有关水乡社戏的文章,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看社戏的情景,勾画出绍兴水乡社戏的动人形象,绍兴的社戏才真正引起世人关注,并蜚声海内外。

  舞台是演出的重要载体,水乡社戏的舞台在历史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庙台,一般正对着大殿和神像;二是祠堂台,是设立在宗族祠堂内的戏台形式;三是河台(水台),这是充分体现绍兴地区水乡特色的一种社戏戏台形式,一般称之为“水上舞台”;四是街台,它是城镇中演出社戏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舞台形式,一般都设立在比较繁华热闹的地区,比如人流密集的街心或路口;五是草台,临时于旷野或广场中搭起的戏台,而在草台上演出的社戏,也称之为“草台戏”。

  一到社戏开演时节,众多的小摊贩就会聚拢在社戏台下,形成了一个临时性的会市。旧时,社戏会市非常热闹,售卖小商品和各种吃食的摊贩众多。而社戏演出的几天,是孩子们最为开心的日子,可以向父母索要零花钱,到会市中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或玩具。即使是现在的社戏演出,也往往能形成可观的社戏会市。

  在社戏演出时,绍兴群众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邀请自己的亲友来看戏。过去农村难得有看戏的机会,因此一到演社戏的时候,往往都会向亲友们发出邀请。亲友们来到时,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操办,这样的风俗也延续至今。社戏在绍兴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一项民俗活动。

  作为一项民俗活动,社戏的传承是群体性的,绍兴一带的民众都已经把社戏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自觉地世代传承,积极参与其中,或是组织策划,或是广为宣传,或是亲身参与、观看,可以说人人都是传人。目前,绍兴各村各镇在重大节日或特定时节往往邀请浙江绍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以及各县职业剧团和民间剧团演出社戏。以越剧的诞生地嵊州市为例,该县有民间职业剧团数十个,他们仍活跃在绍兴各城镇和乡村,以社戏的演出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而他们的演出又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