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邹洪利:开启易水“砚”阳天

时间:2011年12月1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雪钦

  6吨的《归砚》,迎接香港回归,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30吨的《中华九龙巨砚》,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盛事,现在中华世纪坛;《乾坤朝阳砚》,见证中法建交40周年,作为国礼赠送给希拉克总统;雕有56条龙,长14.6米,重达60多吨的《中华龙腾砚》,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二龙戏珠砚》,200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邹洪利主创设计的这一方方巨砚,不仅气势磅礴、雕工细腻,而且充满了时代精神,令人叹为观止。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家,邹洪利大胆改革创新,使原本只用于研磨的易砚绽放新蕊,升级为可供观赏收藏的艺术精品,让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砚种实现了产业化的蜕变。

  砚为媒 喜结缘

  易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产于河北狼牙山下易水河畔。1966年邹洪利就出生在易砚之乡,他从小听父亲讲述易砚的故事,也喜欢用易砚磨墨来写写画画。但怀揣艺术梦想的邹洪利后来阴差阳错地进了河北省卫生学院的大门,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易县防疫站,不久就当上了检验科的科长。

  1985年,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邹洪利下乡检查工作时碰到一辆陷进泥沼中的小汽车,一位俊俏的姑娘赤着脚从泥水中走来,请他帮助推车。汽车推出后,邹洪利与这位叫做张淑芬的姑娘攀谈起来,原来车里装载的是要运往北京的易砚。接着,他俩以砚为题,谈古论今,一见如故。邹洪利想当艺术家的梦想也被激活了。

  两人不久后便结为伉俪。为了心中的梦想,邹洪利辞去公职,和妻子在一个小作坊里致力于易砚的研究制作。经过反复的设计、雕刻、琢磨、修改,当一方方砚台打磨抛蜡,鲜活地展现在夫妇面前时,他们欣喜万分。按邹洪利的话说,在创作时是将“所有的激情和灵感都聚集在了刀尖”。

  1989年,邹洪利夫妇开始筹集资金办起了集培训、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燕下都易水古砚厂。为了使易砚走出低谷再现辉煌,他们跑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进行市场调查后发现:消费者大多数把砚作为观赏品和收藏品,而把它作为书画工具的人很少。所以,要振兴易砚就得正视砚台书写功能退化的社会现实,提高易水砚的工艺美术价值和收藏鉴赏价值,使易砚朝工艺品方向发展。“让艺术性发挥到极致,这是易水砚能受到市场欢迎的一个新卖点。”邹洪利告诉记者。

  但要让易砚充分发挥出艺术性,“就要用最高的技艺来雕刻”。为全方位提高制砚艺人的素质,邹洪利请来全国著名雕刻家、书画家、制砚名师讲课授艺,逐步提高他自己和工人的雕刻技艺。有了专家学者的参与指导,易砚的开发设计走出了闭门造车的圈子,在制作工艺上也取得明显的进展。

  以精品开拓市场

  从小爱好画画的邹洪利这时有了用武之地,他遍访名师、虚心学习,将现代雕塑、绘画、书法艺术融入传统的易砚刻雕工艺中,比如运用阳雕、阴雕、透雕等多种技法,为古砚注入青春活力。此外,他还带领雕刻师们拓展了易砚的表现题材,使其朝高品位、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把雕饰造型由单一的小花小草、雕龙刻凤发展为山水风光、英雄人物、花鸟虫鱼、瓜果蔬菜等几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数千款造型。邹洪利说:“高超的制砚师除了技艺之外,文化创意也很关键。”于是,易砚的产品不仅有龙砚、龟砚等固有品种,还有琴砚、古币砚、八仙过海砚、嫦娥奔月砚、太白醉酒砚、十二生肖砚等等。

  创新要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由邹洪利设计制作的砚,往往富有现代感,亦保留石材天然之风韵,一块残缺的砚石也会被他精巧地“利用”,比如用于诠释他作品中的虫蛀、残荷、秋蝉等等。为进一步提高易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艺高胆大的邹洪利还开中华巨砚制作之先河,利用易水独有的巨型砚料,将易砚有别于其他砚种的“浑朴大气、坚润厚重”的特点“放大再放大”,由他主创设计的《归砚》《中华九龙巨砚》《中华龙腾砚》等均备受瞩目。“巨砚,就是开发大的巨砚石料,然后完整运出来,在天然的石料上加工,既保存石材的天然性,又做得更大气。”邹洪利认为,现在的巨砚甚至可以发挥城市雕塑的功能,这也为易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除了重技艺、出精品外,易砚的复兴,还得益于邹洪利独到的经营理念。上世纪80年代,河北有易砚雕刻技艺的人其实不少,但砚就是卖不出去。邹洪利分析市场后发现:“要把一方方砚台变成一项大的文化产业,必须将易砚品牌化,靠龙头企业来扩大市场影响力。”为此,邹洪利整合成立了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并不断吸纳优秀制砚人才,用集约式发展模式打开了易砚市场。

  从小作坊到现在千余人的集团化民营企业,在邹洪利夫妇的精心打造下,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的产品已作为易砚的杰出代表和精品名牌,渐渐走俏全国、驰名海外。2006年,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易水砚品牌被确定为“中国著名商标”……如今,以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砚产业链在河北易县已经形成,带动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易水砚雕刻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雕”成了一项文化产业。

  发扬光大制砚技艺

  致富不忘乡亲,邹洪利谨遵父母的教诲——“能帮人的地方一定要帮”,培养了一大批制砚能手,带领当地数千名群众脱贫致富,并先后安置107名下岗职工及刑满释放人员再就业,曾被评为农业部“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此外,他还兴学办校,并先后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童完成学业。

  “单纯给钱可以救急,比如救助有灾难疾病的,但救不了穷。”邹洪利说,把易砚产业做大做强,让穷苦人家的孩子免费来学雕刻技艺,也是培养孩子们的一种方式。

  李小丰年轻时犯过法,从河北易县劳教所出来时无家可归。邹洪利得知他原先学过雕刻,就收留下他。如今李小丰已在河北娶了媳妇、安家落户。“他的雕刻技术很不错,现在给他开了6000多元的月工资。”邹洪利告诉记者。

  王学强、王志强、王福强是来自贫困山区的哥仨儿。老三最先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做事,后来老大老二都来了,三人在公司待了近十年,都学到了手艺。但现在就剩老二在公司——老大老三都出去自己开店办厂了。“翅膀硬了飞出去是有出息的表现,我们已经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谈起俩人“单飞”之事,邹洪利大度得很:“正因为有成百上千家易砚的店,这个产业才能形成规模,真正地发展壮大。”

  “易砚的发展是许多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的结果。‘德艺双馨’称号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作为易砚技艺的传承人,我会继续承担起将它发扬光大的责任。”邹洪利如此表达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的感受。

  目前,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投资上亿元的易水砚文化博览城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生产、销售、旅游一体化。“博览城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北易水砚产业的发展,巩固易砚在中国砚文化的地位,使这项艺术瑰宝更加灿烂辉煌。”说起未来,邹洪利踌躇满志。

  (作者为《中国艺术报》记者)

  邹洪利

  男,汉族,196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 

  设计制作的易水砚代表作品有《归砚》《菊花牡丹图》《中华九龙巨砚》等,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获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第五届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等。

  积极发展易砚文化产业,培养制砚能手,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热心公益事业,救助多名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兴学办校。被评为农业部“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河北省技术能手、中小企业系统劳动模范等。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