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胡新明:金娃娃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12年02月1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志勇

  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之后,胡新明没敢在北京耽搁,很快便回到了陕西凤翔的六营村,一个远近闻名的泥塑之乡。身为凤翔县新明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艺术总监,胡新明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的订单进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起来之后,他作为陕西凤翔泥塑的传承人,一方面积极参与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另一方面主动推进民间艺术市场化、产业化,为传统民间艺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更新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如今,他的泥塑作品已经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接到记者的电话时,胡新明正在工作室里捏弄他的泥娃娃。聊起这门“祖传的手艺”,胡新明的兴致很高,中学毕业便投身乡土艺术的他说:“或许是天性使然,我打小就喜欢捏泥娃娃。从十一二岁开始做着玩,直到现在把泥塑当作一项事业。”

  胡新明生于1965年,整个童年恰与“文革”相始终,但这并不妨碍他自幼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熏陶。父亲胡义、母亲宁录翠都是谙熟泥塑、面塑、剪纸、刺绣的民间艺人,著名艺人胡深则是他的爷爷辈。

  由于怕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批判,乡里乡亲都没人敢捏这些泥巴玩意,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有两三户人家,包括胡新明的父母开始操起泥塑的营生,但都是偷偷摸摸的,胡新明也没少跟着父亲拉着这些泥娃娃走村串巷地叫卖。

  “我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做泥塑的,很快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2年,胡新明初中毕业,适逢农村改革包产到户,农民种地摆脱了“出勤制”,很多人家捡起了祖传手艺,胡新明也满腔热情专攻泥塑,很快就在十里八乡出了名。

  1985年,陕西省组团赴美举办“陕西月”活动,胡新明作为凤翔泥塑的唯一代表,携带300来件泥塑作品登了机。泥塑在国外的受欢迎让他意识到:这不是泥娃娃,而是金娃娃。

  因为这个信念,在1990年后泥塑在当地基本绝迹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弄这个玩意。“1996年,通过打工我攒了4万块钱,又借了4万,在县城办了个加工厂。父母哭闹着不让我做,说那么多有名气的老艺人都不下去,你做出来谁要?”

  胡新明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为“泥塑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它容易破碎的问题。记得有次往新加坡发货,到地后90%都碎了,谁还敢订货?”为此,胡新明替换过多种添加材料:枸纸、旧棉絮、新棉花、乳胶、陶胶……后来,有位考古界的老专家建议在和泥时加入糯米汁等,经过实验,终于研制出摔不烂的新型泥塑。这是借鉴了西安古城墙砖头接缝处添加糯米汁进行粘合的经验。

  第二年生意就做起来了。宝鸡一位老同志来买泥塑送人,结果很满意,就加入10万块钱合伙做起了泥塑买卖。到2000年,又有西安一家装饰公司投资100万元,合资建成了西北民间艺术开发公司。

  2002年和2003年,胡新明设计制作的泥马和泥羊被选为国家生肖邮票主图,胡氏泥塑顿时火了。但在这时,他却把厂子转让给合伙人,自己选择了退出。

  胡新明解释说,合伙经营的代价是失去了创作的条件。“我是一个创作人,而不只是企业人。”退出后的胡新明创办了胡新明民俗工作室,专职创意研发;入选国家生肖邮票使他得以积累500万元创办西北民间艺术博览园。

  当时接到的最大也最具挑战性的订单来自百事可乐,订制6万个,但必须40天内交货。“按照专业技术,我们每天只能制作1千到2千。我们租用乡镇府100多间房子,600多人紧张投入生产才得以完成任务。”

  在胡新明的带动下,全村3000多人被发动起来了,全村每天能出产3万多件泥塑产品,而以前生产1万件产品就需要1年。

  多年的闯荡让胡新明意识到,民俗产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重视创新、开发、包装、设计。他的下一步计划是“百工坊”,即投资1000万和100亩地建成100个作坊,把全省甚至全国非遗传承人作坊吸引到陕西,每家开一个工作室,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已经有皮影、脸谱、剪纸、漆艺、陶艺等20来个作坊。

  “非遗怎么保护?就是要找到相应的市场。有些非遗本来就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博物馆保护也很有必要,但没有市场,保护不现实。”

  “国家级传承人每年补助8000块,主要就是用于传授学生。但若无法谋生,学了也白学,还不如去打工——东西南北中都是这个形势——传承完全是空话。”

  说起带学生,胡新明也曾培养过300多个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坊。“像有的做佛像的,一个活就有几十万。”胡新明说,十二生肖、八仙、钟馗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泥塑产品,80%被政府、企业、社团批量订制作为礼品。“虎年的时候,光联想集团就一次性订做了5000个泥老虎。”

  因此,他的经验就是:第一,建立传习所,用于教学;第二,建设百工坊,以生产促保护。他希望通过凤翔泥塑,把其他民间工艺带动起来。凤翔是一个文化大县,民间文化大县。如今凤翔县泥塑产值达4000万元,光村里就高达700万元。希望2015年百工坊建成后能达到1亿元。

  曾有学者说,民间艺术是土生土长的艺术,随着物质基础的增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定逃避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的确,家居环境的改变让曾经流行的年画和窗花无处张贴,因而衰微。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也让胡新明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危机感,但他从中悟到的是,民间艺术只有适应时代、适应市场,才能生存发展,因此必须结合传统,不断吸收新元素、开发新品种。

  “凤翔泥塑的基本色彩元素不能丢,但材质、造型可以创新。”

  “凤翔泥塑可以发挥各作坊在毛坯、墨线等方面的优长,分摊生产任务,降低经营风险,但必须坚持手工制作的质感。”

  “凤翔泥塑以黄土、棉花为主的纯天然特性不能丢,聚乙烯等化学原料的添加必然不被市场认可。”

  和绝大多数传承人一样,胡新明也常常在忧虑祖传手艺能否在子女身上传下去。“我的儿女里面,两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我打算让他们继承我的手艺。但他们反问我:干嘛非要做这个?民间小手艺不被年轻人认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也是他们的自由。”

  毕竟,非遗最大的问题,就是下一代的传承。“家庭传承虽然只是非遗传承的方式之一,但却是最有效也最感人的一种方式。”说服工作到底还是见了一些成效。胡新明告诉记者,女儿这会儿正在屋里学做泥坯呢。——至于以后如何,还是拭目以待吧!

  (作者为《中国艺术报》记者)

  胡新明

  男,汉族,1965年7月生,民进会员,陕西省凤翔县新明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艺术总监,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工艺美术师。

  泥塑代表作品有“平安马”、“乐乐狮”、“五毒青蛙”、“富贵羊”等,是凤翔泥塑省级传承人。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南京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铜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等。作品被选为马年、羊年、猪年国家生肖邮票主图。公司产品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积极参与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推进民间艺术市场化、产业化。被评为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