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他的作品越来越被世人珍视——马思聪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侧记

时间:2012年05月1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裴诺

  

  1959年马思聪在演奏

  “我想,在交响乐里,我该写我们这浩大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奋斗、忍耐与光荣!”“中国的音乐家们,除了向西洋学习技巧,还要向我们的老百姓学习,他们代表我们的土地、大山、平原与河流。”“民歌与我互相影响成就了音乐创作”……这些朴实的话语都出自一个人之口,他就是我国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马思聪。

  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于5月12日在京隆重举行了马思聪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包括马思聪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学术研讨会及作品音乐会三部分,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傅庚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等出席了马思聪百年诞辰纪念大会。覃志刚表示:“作为演奏家,马思聪为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作曲家,马思聪的创作涵盖了歌舞、舞剧、交响音乐、室内乐、群众歌曲、艺术歌曲等多种体裁;作为教育家,马思聪的教育思想和学风至今影响着中国艺术教育……我们纪念马思聪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的高尚品格,关注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把个人理想抱负同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在国家发展壮大和民族繁荣复兴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马思聪百年诞辰研讨会上,汪毓和、戴嘉枋、卞祖善、金湘、蒲芳、汤琼、程兴旺、董立强、黄旭东、王勇、李岩等专家学者就“关于马思聪全集的编印和今后”“马思聪的大提琴协奏曲研究”“马思聪的室内乐研究”“马思聪的钢琴作品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作曲家金湘认为,马思聪的室内乐作品功底扎实、个性朴实、贴近人民,“据有关资料可查,马思聪一生写过八部室内乐作品。有三个基本特征贯穿于马思聪室内乐作品。首先是扎实的传统功底。尽管马思聪所处的创作全盛时期,在西方已早越过了古典/印象派而进入了现代派、新民族乐派,但先生从他早期(1936年写的《钢琴三重奏》)直到晚期(1981年写的《高山组曲》),似乎坚持了他的一贯道路:对西方古典乐派的忠实继承。马先生的这些对西方室内乐古典传统的学习与继承又无一不是与题材、风格、个性极为自如地融合一体,故而从中可以看见先生的传统功底之扎实。其次是朴实无华、敦厚执著的个性。第三是源自民族的乐风、贴近人民的根基。在《绥远组曲》的《思乡曲》《塞外舞曲》中、在《西藏音诗》的《剑舞》中、在《高山组曲》中、在《新疆狂想曲》中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位音乐家忠于本民族、贴近人民的心。”金湘说到。

  “大提琴协奏曲这一体裁的开拓,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马思聪于上世纪60年代完成的大提琴协奏曲(钢琴谱)是一部含3个乐章古典传统套曲形式的协奏曲,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部开山之作。此后,这一体裁的创作在沉默了20年之后,才呈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马思聪大提琴协奏曲作为中国大提琴协奏曲创作史的里程碑,其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重视与珍惜。马思聪的《大提琴协奏曲》全曲是一首抒情诗。浓郁的民族民间韵律,自始至终充满了歌唱性,它对大提琴演奏家来说,是一部富于挑战性的作品。乐曲全长1171小节,独奏大提琴的演奏约占78%的篇幅。”指挥家卞祖善这样总结马思聪大提琴协奏曲的历史地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蒲方感到钢琴创作是马思聪创作中很突出的领域,“马思聪的钢琴创作虽在今天的社会上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但它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成熟度绝对不容忽视。他的发表和未发表的前后9部钢琴协奏曲,其中演奏最多的是《鼓舞》,旋律明朗热情、抒情细腻,可以看出马思聪对钢琴的语言十分熟悉。曲式结构一般都带有多段的连缀,一般结尾都有一个较完整的主部主题的再现,和声和复调细腻,偏重浪漫和印象,民间音乐素材集中在广东音乐方面。马思聪的钢琴创作突出的是他个人的个性,是中国钢琴创作中的精品,是重要的音乐文献,值得我们学习、研究。此外,音乐中的热情、明朗、抒情、浪漫的特质是他对世界、人生、艺术的崇高向往和质朴的追求,是现代作品最应该强调的。”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