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家]缅怀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陈传熙

时间:2012年02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越声

  乐思融管弦 华章伴银屏——缅怀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陈传熙

  没有低回婉转的哀乐,现场只放送着老人生前最喜爱的巴赫钢琴曲以及他80岁时执棒“外国电影音乐专场”中《叶塞尼亚》那经典的旋律……2月2日,上海文艺界送别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陈传熙。“乐思融管弦此生礼赞缪斯,华章伴银屏彼岸永颂天籁”的挽联贴切地总结了陈老的一生。

  新的一年来临,上海文艺界痛失两位艺术大师:1月21日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102岁;一星期后的1月27日,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陈传熙也因病在同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6岁。

  这两位艺术大师我都采访过,导演汤晓丹的几乎所有影片如《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红日》等多由陈传熙担任配乐指挥。

  在中国,这些经典电影在剧终音乐声止时,字幕上都会出现陈传熙的名字,执棒40余年,由他担任音乐指挥的影片近600部,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真正的幕后英雄。

  上世纪80年代中,我作为年轻的音乐记者,又是从小看着他指挥的电影长大的后辈,采访名单内首推就是陈传熙。

  约好时间我前往徐汇区五原路212弄陈传熙住宅,那时正值广西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文艺晚会,陈老应邀回乡指挥由广西作曲家李延林创作、李平演奏的啵咧协奏曲《壮乡踏歌行》刚回来不久,80多岁的他兴趣盎然,边看着总谱边和我闲聊。

  音乐早慧的触发

  祖籍南宁的陈传熙,1916年5月生于广西龙州县水口关。当时家中有一架风琴,兄弟姐妹不感兴趣。唯幼年的陈传熙兴趣甚浓,还无师自通的掌握了C大调的音阶。7岁那年,因军阀混战,父亲弃官不做,带领全家避难越南,留居凉山。当时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凉山虽小,但有法国驻军。军中有一支铜管乐队,每逢周末,照例要打着火把,吹奏着进行曲,绕山城一圈。激昂的管乐,美妙的演奏,比之风琴的声音更丰富,日积月累,他也能跟乐队一起哼哼。许多年后,他仍能清晰地记得当时这支军乐队所演奏的进行曲并能模仿不同乐器的音响,哼出其中的片断。

  “天才”脱颖而出

  1927年,12岁的陈传熙随家迁回海防市,进了华侨中学就读。学校很重视音乐教育,不仅从法国买来铜管乐器,还组织乐队并请乐手担任教师。陈老记忆犹新的是音乐老师叶似川从省城订购音乐教材,如丰子恺翻译的《音乐入门》等教授学生,还将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等改编为铜管乐曲,让学生练习和演出。

  不过,此时的陈传熙只迷恋于吹铜管,根本还没想到日后有一天会去当一名领航乐队的“司令”——指挥。以他平和、不爱争先的性格,就是日后成了一名优秀的双簧管演奏员时,也只想吹第二位,不争首席。

  初中毕业后,陈传熙随父母回到广西南宁就读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陈传熙对音乐的热爱又萌发了新的追求。1934年,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的应向能教授带领毕业班学生到广西开音乐会。

  那晚,后来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的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的演奏给陈传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仅表演了钢琴独奏——韦伯的《邀舞》,还为应向能等人钢琴伴奏,并且还表演了琵琶独奏。看到这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音专学生的优秀演奏,陈传熙既感慨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专业音乐人才。可当时上海国立音专是中国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高额的学费已不是家道渐衰的陈传熙所能承受的,学习音乐只能是梦想。

  可好运突然飞到陈传熙面前:上海国立音专将在广西省招考官费生(就是今天的免费生)。此时正值陈传熙高中毕业,虽因会考成绩优异已获得免试进入广西大学的资格,但陈传熙毫不犹豫放弃了这一机会,叩开了上海音专的大门。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从边远省份考上的官费生进入上海音专的学生有20余位,可坚持到毕业并成为杰出人才的唯陈传熙一人。说到此处,老人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眼神中有一点自豪。

  初到上海音专,19岁的陈传熙才开始学钢琴和双簧管,显然晚了些,但他每天坐在钢琴边弹得如醉如痴,两个月就练完了拜厄、第二学期就能演奏小奏鸣曲。两年后便顺利地通过了初级考试。此时,抗日战争爆发了,连“官费”和家庭接济都中断了,陈传熙却坚持半工半读,白天上课、练琴4至6小时,晚上到剧场为话剧配音和演奏,有时忙活了一个晚上,拿到手的钱却只够买碗面。就在如此艰苦的年代,他还和李德伦等几个意气相投的同学共同组织起“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钢琴陈传熙、大提琴李德伦、长笛韩中杰、小提琴马思聪,用他们的演奏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1944年,陈传熙拿着高分从上海音专毕业了,顺利地被聘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演奏员,同时他还在国立音乐院常州少年班、上海音专少年班教授基础课及双簧管,是我国第一代双簧管教员。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