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金越:我珍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时间:2012年01月1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丁 薇

  就在金越接收记者采访的前一分钟,还在与央视科教频道《读书》栏目的负责人商谈改版事宜,在记者十多分钟的旁听中,金越对改版的想法具体到了某一本书目的推介,仔细、到位。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却是:“咱们抓紧时间!”这位传说之中快人快语、干练高效的大导演形象立刻显露无疑。而他面对工作时的热情如火,和面对有机会向媒体“表功”的淡然,这两种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是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获得者、曾经四次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现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在金越看来,他所做的事都是工作的一部分,“是应当应该的”,“如果说有时候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你恰好在那个位置上,做了那样的事。是党和人民给了我机会给了我信任,让我有了这个平台施展自己的那些想法。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终其一生为党的这份事业奋斗。”金越说:“德艺双馨称号最令我感到神圣、荣耀的地方,就是它肯定了我在为德为艺上的成绩。我珍视、看重这份荣誉!”

  看看金越的履历,不得不为他至今仍然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低调的为人处世感到惊叹——金越1985年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工作,曾参与创办《综艺大观》《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等栏目。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文艺部大型节目组制片人、《挑战主持人》栏目制片人。从事电视工作以来,22次获得中国电视“星光奖”,其中3次获得“星光奖”最佳导演奖,还获得过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节目奖和最佳导演奖,是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踏踏实实,不事张扬,甘于淡泊,成果显著,这就是在文化综艺节目数十年辛勤耕耘的他,为人们所肯定的原因。

  小板房里的大综艺

  《综艺大观》栏目组是金越工作过十年的地方,这十年是奋斗的十年,积累的十年,这为他日后导演大型综艺晚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越回忆说,我刚到中央电视台时,文艺部还是一排小板房,像现在的工棚似的,虽然条件艰苦,却充满乐趣。中国电视文艺金牌栏目《综艺大观》也是在这个小板房里起源的。

  金越所在的文艺部综合节目组最早有个栏目叫《周末文艺》,当时为了给这个栏目做一个片头,费尽了心思。为了实现在一个画面里展示多个画面,金越就一遍一遍的把片头拼出来。他说:“我是用橡皮泥捏的周末文艺几个字,我记得最终做成的像魔方一样的感觉。那时候用的ADO设备,技术条件很有限,想做点花样出来还挺难的,但这个过程是有趣的。”那时节目组的每个人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创作每一个节目的编排。《综艺大观》最初的设想也是这样,在大家的灵感碰撞下形成的。“节目组的很多优秀导演,苏峰、郎昆等等,都曾一起并肩作战。”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央电视台的骨干力量。“对于《综艺大观》,最初的想法是电视杂志类的节目,当时电视行业里没有很强调栏目的综艺属性。这样的特点在《综艺大观》的开始几期比较明显。随着电视文艺的发展,才逐渐调整成综艺娱乐的节目形式。”在上世纪90年代,所谓的电视综艺时代,《综艺大观》是个很名牌的栏目,它不仅仅在中国,在海外及世界华人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虽然因各种原因已退出电视文艺舞台,但并不能忽视它在为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创作上培养众多人才所作出的贡献。正是基于一种充分发挥导演主观创造力的基础,成就了《综艺大观》,也成就了为之付出努力的导演们。金越说,“在这段时间,我们每个导演的智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和施展。之后《综艺大观》的很多手法也被用于春节联欢晚会。纵观目前的春节晚会,凡是当过《综艺大观》的导演,排出来的节目,综合的感觉就会很好。”

  “每一个成功的人身上必定有别人的心血。”至少金越是这样看到自己所走过的路。他说:“综艺大观的导演,都要感谢时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的邹友开,是他手把手地指导我们直播了那么多年。看彩排、提意见,每期都到现场,一跟就是那么多年,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我相信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人,而我也力求做这样的人。”

  “我迷恋那种从无到有的满足”

  作为电视导演,需要把文本读透,解析内涵,并融汇自己的构思,运用电视文艺的各种形式,转化为视听语言、视觉艺术。这样一份创作型的工作,不仅需要有整体的协调能力,调动创作人员发挥各自独特的艺术优势,更要求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和鲜明的美学风格。这是一个高标准。对导演也是一个挑战。因条件所限,在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文艺导演的工作是从无到有,对于这种挑战,金越充满了激情,他如数家珍般地回忆着自己做的节目:“当你看到想法最终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呈现出来的时候,就会获得最大意义上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也会同时影响到你的团队和你身边所有的人。当大家看到那个真实的东西之后,所焕发出的创造力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多了。”“记得1994年做一台晚会,用三块屏幕拼成了一个长条屏幕。在这上面用三台机器跑图像,需要错点播出,才能把图像跑起来,在当时那种技术手段下是几乎无法实现的,最终我们成功了,剧组的技术员都很吃惊,所有创作人员都在欢呼。那种满足和愉悦是大家共同创造才会有的。也为日后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000年前后,综艺节目逐渐陷入发展瓶颈,游戏节目开始盛行。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也在那个时候初创,不过以主持人为主体的文艺节目还没有做过,金越就承担了这个任务,成为《挑战主持人》栏目的制片人。全国甚至国际上都没有一档类似的节目可以参照,这是最初设置遇到的最大难题。金越为了制定合理、科学的竞赛制度,请到了导演、主持人、文学创作人员、社会学专家、财经学专家甚至包括律师等方方面面的人,成立了策划组,最终制定了周赛、月赛、年赛。现在家喻户晓的栏目《星光大道》COPY的就是《挑战主持人》原创的赛制。金越说,我们当时的出发点是,引导、改变当时电视主持人的一种话语方式。这个节目做了十年,有两千位选手经过《挑战主持人》的锻炼,他们分散在全国几乎所有省级台以及很大一部分市级台,像种子一样播撒在电视艺术的最前沿。他们在《挑战主持人》的舞台上接受的新观念,之后很快在工作中得以应用,脱颖而出,个性也得到了特别好的发挥。比如浙江卫视的左岩,“5·12”大地震中痛失亲人还坚持在现场报道的宁远,央视二套的高博,三套的李思思,凤凰卫视的尉迟琳嘉等等。

  2011年年初,金越正式调入科教频道担任总监。他在原有的栏目上做了全新的包装和改版,如《健康之路》《探索·发现》,还把原有几分钟的节目《子午书简》改为有半个小时容量的《读书》,从前央视的名牌栏目《夕阳红》也在科教频道分日常版和周末版全新亮相。对于金越来说,这又是一次全新的开始,“经过了10年的积累科教频道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而这个频道所做的事情对于整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建设会起到很大作用,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发展空间非常巨大。”采访中,金越对科、教、文、卫四个方面下设的众多栏目做了深入的阐释,一谈到栏目的建设和创新,总是滔滔不绝。他说:“对于这个频道建设我信心百倍。我们可以和先人对话,了解他们的智慧,还可以观看现实生活中感动我们的人和事,这些都是这个频道能带给我们的。”他强烈推荐记者收看《读书》这档节目。“你一定会喜欢!”“这是个很好的栏目,用不了多久它会对整个出版业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健康之路》也正在改版,其权威性依靠于整个卫生系统。”“你最近看《探索·发现》了吗?”金越反问。“我们策划了叫《手艺》的节目,播的都是你闻所未闻的手艺。”说着,他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紫砂壶,饶有兴致地说:“像这个壶嘴很细小的地方破损了,民间的老艺人都可以把它修补如新,这叫‘锔瓷’。特别有意思!”谈到这里,金越无不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如何出新?如何解决众口难调?这似乎是每位央视春晚导演都要面对的记者提问。对此金越回答:“如果希望央视春晚在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上有大的变化和跳跃,这不可能。”他说,“出新的是情感,我们想的是如何通过综艺晚会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不同的情感。情感是新的,生活是新的,所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唯有真正用这个手段反映生活、洞察生活,才能够出新。”在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中,1994年的《打扑克》,1995年的《有事您说话》,2001年的《卖拐》等等一时之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尤其是小品《卖拐》中的台词“忽悠”更是成为时下的流行语。他说:“只有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就会赢得老百姓。”由金越担任总导演的2010年春晚中,赵本山的作品《捐助》实际上也是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承诺。

  在2007年的春晚节目选择上,金越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用了一个武术节目《行云流水》,最后的反响却出奇的好。这是一个融合太极和舞蹈节目,表演者基本都是武术冠军,把武术轻盈飘逸柔静内敛的一面展示了出来。金越坚持的观点是:“太极应该是全中国人不需要任何解释就能理解的东西,只有中国人能理解阴和阳,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太极里面蕴含的劲道。所以我觉得这个事老百姓接受起来没有障碍。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拨动老百姓心中的那根弦。”2010年的虎年春晚,小虎队再一次相聚在舞台,台下的观众热泪盈眶、兴奋不已,也源于金越开门办春晚的理念。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带来灵感,重要的是你是否去观察与寻找。“其实在创作中的很多感觉都来自于日常当中学习和了解,有些东西就在那,等着你去发现、联想、放大,如此人才会丰富。”在金越每一次的创作中,几乎都能得到观众的共鸣。曾经有观众对他说,“我只要看一个节目,不用看署名,就能区分出是不是你做的。”观众带给金越的感动是无处不在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每一台晚会中,坚持观众至上,用每一个节目带给观众快乐。

  (作者为《中国艺术报》记者)

  金 越

  男,汉族,1958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高级编辑。

  参与创办并执导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等电视栏目,执导多次大型文艺晚会,四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主导创作了《打扑克》《如此包装》《卖拐》等优秀戏剧小品,推出了一系列优秀歌舞和杂技魔术作品。发表《浅议实现中国电视价值突围的新思路》等学术论文十余篇。个人和作品曾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节目奖、最佳导演奖,二十余次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其中三次获“星光奖”最佳导演奖等。

  积极探索电视文艺的表现形式,寻找综艺节目的创作规律,培养和推出了一批优秀主持人。被评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等。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