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雕刻表现语言的创新 天然蛋壳色彩渐变浮雕

时间:2013年07月22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纵观世界手工艺雕刻之林,利用天然材料雕刻创造出来的雕品神话,莫过于利用天然材质中那让世人称奇的“俏色”,经大师们巧妙安排设计雕刻出来的精美手工艺艺术品。之所以奇是因为他不可求,之所以奇是因为雕刻大师们的独具匠心。记得儿时父亲曾讲述:中国曾出产过一块白玉,通体洁白,美中不足的是白玉上有一个很小的朱红斑点,一时间难倒了很多雕刻师。后来经一位资深老艺人精心雕琢完成,使这件雕品成为雕品中的神话,轰动全国后被国家收藏。这件作品雕刻的是一个飞天神女,那一点朱红斑点被巧妙的设计为美女的眉心一点,使雕品人物更为生动,有如马良的点睛之笔,呼之欲出。几千年来那一件件雕品神话激励着雕刻大师们去探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雕刻材质中的俏色,一直被业内人士和收藏爱好者所追捧,究其原因它不单单是因为不可求和独特匠心,而是因为雕品天然形成的变化的色彩,给人带来强悍的视觉冲击力和耐人回味的观赏性。人们在欣赏作品雕工精美之余,雕品中的神奇色彩能将人引入无尽的遐想中,从而使雕刻艺术品达到更高境界。人们在雕刻工艺中追寻俏色及新的雕刻表现语言,就是要挣脱长久的千篇一律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疲劳的枷锁。从人类手工艺雕刻技艺的发展史中不难发现,人们一直遵循着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轨迹。由最初的浅平浮雕、高深浮雕、镂空透雕到圆雕,以玉雕、牙雕、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材料为创作载体进行着技艺大比拼,在千百年的比拼中,手工艺大师们的雕刻技艺在传承中得到继承,在学习交流中得到发展。当前进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拥挤时,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艺术载体,有些雕刻艺人便把目光聚在红皮鸡蛋壳和鸸鹋蛋壳的雕刻上,他们在红皮鸡蛋壳上用雕刀刻滑出白色的线条和白色的点、面,来勾画着心中的故事;在鸸鹋蛋壳上以蛋壳天然色彩的深墨绿色、蓝灰色、白色三种色调为基础雕刻出如版画般色彩变化的图案。

  我从儿时就喜欢雕刻工艺品,1982年参加工作在纺织厂的图案设计室搞图案设计工作时,开始研究蛋雕工艺,历经几十年潜心研究、实践,揭开了红皮鸡蛋和鸸鹋蛋壳材质构造之谜,从而开创了又一雕刻艺术表现语言——色彩渐变浮雕。

  色彩渐变顾名思义就是色彩由深到浅均匀的逐层次进行着的变化。红皮鸡蛋壳和鸸鹋蛋壳天然的色彩与玉石中的俏色,存在着既矛盾又相同的关系。相同处在于其色彩都是天然形成的,不同处在于玉石中的俏色,其色彩的形状、大小、色相都无可寻之规律,是绝对的由自然因素偶发形成的。而红皮鸡蛋壳和鸸鹋蛋壳的天然色彩虽也存在着偶然性,但却存在着可控性。一只下蛋的鸡和鸸鹋,在饲养过程中如饲料营养丰富、生长环境舒适,所下蛋的质量就好,其蛋壳的薄厚、硬度、色彩渐变层次也都非常均匀。据一位研究家禽的专家讲,家禽蛋壳的硬度、薄厚、色彩的深浅以及蛋壳的形状都是可人为掌控的。只一点掌控不了,就是红皮鸡蛋壳只能是在同类色彩中变化。据科学测算,红皮鸡蛋壳的厚度仅为两根粗头发丝的厚度,由于鸡蛋壳太薄,所以雕刻师们忽视了被选用的新艺术载体的结构构造的特殊性,使得曾经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红皮鸡蛋壳的蛋雕艺术的技艺仅限于利用平面构成原理中点、线、面的粗细、大小、疏密关系表现画面的灰色调,其艺术效果就好像用碳素钢笔画速写一样。

  其实,鸡蛋壳虽然薄却拥有着由外的深红色,向内的白色逐渐渐变的特殊结构构造,要创作渐变的色彩必须要用牙医专用的笔式手电钻,选用细砂磨头,由外向内逐层精雕细磨进行雕刻创作。电钻磨头上的金刚砂粒越细加工出来的渐变色彩效果也就越细密,层次也就越丰富,细密丰富的程度夸张点说可以同摄影写真照片一决高下,它的色彩层次变化超出了国画墨分五色的艺术境界。提到鸸鹋(er miao)蛋壳大多数人都很陌生,这很正常,因为鸸鹋的原产地是澳洲,是近几十年才被中国引进饲养的。雕刻大师们把目光投向鸸鹋蛋壳雕刻上,其原因是鸸鹋蛋壳所独有的品质,其一,鸸鹋蛋壳的形状是椭圆形,同鸡蛋、鹅蛋、鸭蛋的形状相仿,所以他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其二,鸸鹋蛋壳个体大,蛋体规格平均是长约十四、五公分,直径约十至十二公分,在收藏中与鸡蛋雕相比人们更乐于接受鸸鹋蛋雕;其三,鸸鹋蛋壳表面是一层深墨绿色,深度约98度;中间是一层蓝灰色,深浅度约50度左右;里面是一层白色,白色的浅度几乎是100度。三种色彩明暗关系反差非常大,使鸸鹋蛋雕艺术品在色彩效果上视觉冲击力强;其四,因其体积大,蛋壳比较坚硬,便于加工、运输、收藏。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有很多雕刻大师,以鸸鹋蛋壳为艺术创作载体抒发着各自的艺术情怀,他们利用鸸鹋蛋壳明显的黑白灰三个色彩层次创造着有如版画般艺术效果的蛋雕艺术作品。但是,在鸸鹋蛋壳明显的色彩材质中却蕴藏着不明显的特殊属性。经我多年的探索发现,鸸鹋蛋壳表层那薄薄的深墨绿色彩是由外向内有着微差变化的,越向内越浅与中间的灰色调相交时有一层非常薄的浅于中间灰色调的色彩,色彩有如干枯的草叶呈浅灰白色,中间的蓝灰色于里层的白色相连接处也存在着一个小渐变性,而中间的蓝灰色其材质存在着一定的半透明性。在不断研究摸索中发现,蛋壳的色彩如控制得当可创造出渐变的色彩,为求渐变色彩的细密、完美性,在雕刻时需要严密的控制蓝灰色层的厚薄尺度,精心打磨创造由灰到白的渐变过渡层次。因为鸸鹋蛋壳拥有层层丰富的渐变色彩,使雕刻作品可打造三维立体的图画,使创作题材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如我创作的鸸鹋蛋雕作品《毛泽东在1962》,画面构图正面是庐山风光衬托着毛泽东的肖像,后面是庐山山峦和云海衬托着毛泽东的手书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的全文,整体图案中近景的庐山山峦、毛泽东的头发、眉毛、眼睛和诗词文字保留了蛋壳表皮的深墨绿色,并在深色中打造出明暗和结构变化的立体效果。图案中山峦的中景、远景以及整个云海蓝天都是利用中间半透明性的蓝灰色材质和最里层的白色调雕刻出来的。整体画面图景通过运用色彩渐变这一特殊表现手法使得图景达到近乎摄影写真的艺术效果,使人像有呼之欲出之感。鸸鹋蛋壳色彩变化的丰富性使其艺术效果既有国画的大气磅礴又有摄影写真照的和风细雨,使整件蛋雕艺术品所达境界即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令人震撼,又如巴赫的小夜曲舒缓流畅。因此,它更具观赏性,更具收藏价值。

  红皮鸡蛋壳和鸸鹋蛋壳的雕刻,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它所驾驭的艺术表现手段技法都是“雕”。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心打磨出来的,它不是用钢笔、毛笔描绘出来的。画与塑和雕与刻两大艺术表现语言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画与塑的概念是对所完成的作品做加减法的工艺流程,画坏了可改,塑坏了可重塑。而雕与刻的概念是在要完成的作品上进行减法的工艺流程,雕刻错了、坏了,不可更改,有时一刀之错则毁于全作,是要一次性的完成作品。画与塑和雕与刻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我的色彩渐变浮雕是雕刻出来的,它于浅平浮雕有着共同之处,但又不同于浅平浮雕。千百年来国人意义上的浅平浮雕,是在不同载体表面雕刻出图形,以点、线、面的变化,制造机理来完善作品画面艺术效果。而色彩渐变浮雕除了以圆雕表现技巧外,它还拥有所有雕刻门类的艺术表现语言形式中的技巧,同时又独享渐变的色彩。鸸鹋蛋壳雕刻出来的艺术效果凹凸变化大,给人一目了然的雕刻痕迹。而红皮鸡蛋壳由于蛋壳薄、渐变效果细腻,很多人也包括很多业内专家在不经意间误把红皮鸡蛋壳的“色彩渐变浮雕”看成是蛋画,这使我感到困惑和茫然。

  千百年来众雕刻大师们和收藏爱好者,在把目光聚焦在价高的奇珍异宝上,遍寻难得的俏色,创造自己的神话时,却似乎忽略了人间正道中的另一行为准则,就是艺术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当蛋雕艺术展现在世人眼前时,很多人认为它太廉价了。在寻觅了千百年的俏色后,当面对蛋壳这天然形成的色彩,很多人仿佛变成了“叶公”。但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蛋雕艺术正一点点走入广大人民的心中,红皮鸡蛋壳和鸸鹋蛋壳其独有的内在品质,所缔造出来的色彩渐变浮雕工艺品,必将登上蛋雕艺术殿堂上的宝座。同时色彩渐变浮雕这门新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将为雕刻艺术门类增添又一新品种,为世界雕刻艺术品之殿增添又一新的工艺品种类——天然蛋壳色彩渐变浮雕工艺品。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