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宜春脱胎漆器 Yichun Bodiless Lacquer Ware

时间:2013年05月29日来源:中国传统及民间工艺美术网作者:

  宜春脱胎漆器始于明,盛于清康熙后期,民国时期则发展到相当规模,素以轻巧玲珑、色泽秀丽、经济实惠闻名于世。据1985年版《江西省情记要》:“宜春脱胎漆器,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参加国际南洋(今新加坡)赛会,获得‘双龙’银质奖。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在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上,被评为特等奖,扬名国内外,为江西著名手工艺品之一。”

  传统的脱胎漆器是用漆灰作为黏剂,将生漆与石膏粉、桐油、水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调成糊状漆灰,并把漆灰涂在夏布上,然后将夏布裱在制好的模型上,待其阴干后将坯胎脱下,即所谓脱胎。坯胎经十几道复杂的手工操作程序,最后抛光装饰而成。推光漆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其制作是用猪胆作添加剂。黑推光漆产品光可鉴人,如黑色宝石,色泽深沉、含蓄。

  民国时期的宜春脱胎漆器较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手工艺作坊达20余家,从业人员100多人。漆器店有邹华通、易荣泰、邹和圣、王春泰、陈洪盛、万华利等十几家,多集中在重桂路、中山路。产品有笔筒、果盒、花瓶、烟盒、茶叶罐、手杖、饭碗、肥皂盒、印泥盒、像框、砚台盒、托盘等20多个类别,100多个花色品种。邹华通漆器店曾聘请了具有很高艺术造诣的漆刻老艺人乐如瑚进行雕刻装饰。乐如瑚师傅擅长雕刻山水、兰、竹等,刀法娴熟,线条精炼,刚柔相济,其作品既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实用器皿,又是玲珑精致的工艺品。为了维护漆器行业利益,宜春漆器还成立了“华吴会”(华吴,相传是漆器行业的祖师),凡从事漆器业的,均得参加这个组织,每年聚会一次,共议漆器行业大计。

  明清时期宜春漆器的工艺水平如何,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可考证的资料和有纪年的实物。从清中晚期大量寿屏采用平光推漆来看,当时平光推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最近发现的清代漆器茶叶罐,使人们对清代宜春漆器的工艺水平有了更为直的了解。此器为圆柱形,王春泰号造,制作精美,三处图案、两处铭文。器身图案一处刻翠竹,一处刻瓶梅、花篮,器盖上刻石榴。图案尤以翠竹最佳,惟妙惟肖,颇得郑板桥画竹风韵。铭文、图案分别用泥金填描,赏心悦目。由于历时久远,浮光去尽,呈现黑玉般润泽。其漆面肥厚,奏刀处效果有如剔漆(一种名贵的漆制工艺品)。两处铭文中一处为“汤金器:丙午神钩,口含明珠,位至公侯。丙午钩铭文仰山。”仰山乃晚清宜春举人陈景贤字。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