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粤绣 Canton Yue Embroidery

时间:2013年05月29日来源:中国传统及民间工艺美术网作者:

  刺绣历史浦远,其技艺精湛,构图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绒平整光亮,文理清晰,绒条洒脱,金银垫绒立体感强,绣工娴熟,绣品富丽堂皇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粤绣是广东刺绣艺术的总称,它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流派。粤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粤绣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国内以故宫藏品最多。它以布局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粤绣的另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和其他地区绣工均为女子不同,在绣制大件时,绣工常手拿长针站着施绣。

  相传粤绣已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在唐代至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广州属于边疆地区未受到战乱的影响,刺绣与农业、手工业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宋代至明代粤绣的技艺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清朝乾隆年间,广州已设立绣行,在广州和潮州等地也广设绣庄、绣坊,粤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解放后,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名家名作不断涌现。

  关于粤绣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据史籍记载,唐代一个叫卢媚娘的14岁的广东姑娘在一幅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一卷佛经《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而且点划分明。这个故事说明粤绣的历史是多么悠久绵长,技艺是多么的卓越超群。粤绣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个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而得到重赏,广州绣品从此扬名海外,每年均有不少产品输出国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葡萄牙人克罗兹看到珠绣花鞋等一些广绣工艺品而发出"绝妙的工艺品"的惊叹。当时广州刺绣艺人已经达到极高水平,能够娴熟地和创造性运用绒线绣,用孔雀毛、马尾作线缕和勒线,用金线和银线刺绣。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粤绣业的繁荣时期。英国商人开始来样加工。由于来样设计色调丰富,突出了西洋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故对粤绣产生深远的影响。粤绣开始从民间小作坊小批量生产逐渐向商品生产发展。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的广绣绣品大量生产,使之出口进入了全盛时期。

  到了清朝中叶,由于粤剧和粤曲的繁荣,使粤绣又增加了一类新品种--粤剧戏服。当时广州状元坊制作的戏服已享誉国内,连宫廷戏班也慕名前来定制。乾隆年间粤绣业已成行成市,绣坊、绣庄多达5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清末民初时期广绣业依然保持发展势头。民国十八年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市绣品展览竞赛中,广绣以"孔雀牡丹"、"番狮"、"雪地风景"等作品参展,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粤绣刺绣以构图匀称,色彩斑斓,极富装饰性著称。19世纪英国人波西尔在其著作《中国美术》一书中,曾对粤绣作过介绍,并称赞道:"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更精于此艺。"另外,粤绣作品《睡狮》、《孔雀图》、《四角大花披巾》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清代中叶许多外国商人慕广绣之名前来广州大量订购广绣,有的商人还带来外国国王肖像、耶稣像或一些图画照片进行来样加工订货。这说明粤绣从清代起早已闻名海外,其产品行销海外,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内,不少广绣佳作,作为贡品贡献给历代皇帝。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粤绣技艺注意结合材料形质,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大类。真丝绒绣以蚕丝为绣材,表现力强,是历史最为悠久、技艺传承最为完整的粤绣品种;金银线绣的针法独具特色,有平绣、编绣、绕绣、凸绣、垫绣、贴花绣、织锦等七大类六十多种;珠绣属于粤绣的新品种,最近几十年才由粤绣艺人开发应用。

  粤绣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为题材。其绣法可分为绣、垫、贴、拼、缀五种,针法有六角三叠踏针锦、垫棉过金针、双丁鳞、垫绣菊花畔鳞等两百多种。许多作品都综合运用了不同的绣法和针法,并有所创新。根据现存粤绣作品分析,它的针步短,色彩浓艳,花纹生动写实。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行销欧洲和中近东各国,当时有专作外销品的作坊。故宫博物院陈列有乾隆嘉庆时期粤绣挂屏、团扇、背心之类多件。

  随着粤绣的繁荣,粤绣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中高级绣品主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一般绣品则涵盖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如刺绣画片、金银绒挂裙、被面、枕套、床楣、靠垫、批巾、头巾、各种绣衣、绣鞋、绣袋、戏剧服装、帐衽、台帷等等,也有部分观赏绣品,如《晨曦》、《百鸟朝凤》、《九龙屏风》、《吹萧引凤》等佳作。粤绣的题材也比较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鸟、龙凤、山水河川、器皿和各种图案等,其中百鸟朝凤、龙凤、博古则是最具传统特色的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善于涉取绘画和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使绣品的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步均匀,光亮平整,纹理清晰分明,物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分地体现了粤绣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

  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两大流派,因而其针法也因其流派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1、广绣

  "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辅助针、编绣、饶绣、变体绣等以及广州钉金绣中的平绣、织锦绣、饶绣、凸绣、贴花绣等6大类10余种针法。

  人物绣与花鸟绣等是广绣的特色产品。其中人物绣是广绣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根据画稿的不同要求,以虚实、施疏、层层叠绣、渗绣,线、面结合等不同的绣制方法达到形神兼备的中、外人士肖像。广绣花鸟则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

  广绣特色: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搂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新中国成立后,广绣这种广州传统工艺得到很大发展,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绣逐渐向普通日用商品发展。虽然作为传统特种手工艺,传统广绣业已基本消失,纯艺术作品已很少出现。

  2、潮绣

  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的主要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刺绣珍品,为国家所收藏。潮绣图案设计注重均衡对称,构图饱满,色彩绚丽。主线为金线,并用银、绒线或单独勾勒或混合针绣,产生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的效果。

  潮绣以金碧、粗纩、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绣种。题材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气氛鲜明、生动地表现题材,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百鸟朝凤》是其代表作品。 潮绣代表作《九龙屏风》运用了五大绣法,其中潮绣独有的钉金垫浮绣法使龙的形象栩栩如生。

  "潮绣"有二针龙麟转针、旋针、过桥针、凹针绣、垫筑绣等60多种钉金针法以及40余种绒绣针法,同时,艺人还运用了折绣、插绣、金银勾勒、棕丝勾勒等多种技巧,使"潮绣"在 "绣、钉、垫、贴、拼、缀"等技艺上更趋完善,产生"平、浮、突、活"的艺术效果。《百鸟朝凤》是其代表作品。

  潮绣独特之处在于垫高绣,即在绣的纹样上要求铺贴一些棉絮,最高有1寸多,然后绣上金丝绒线,使绣物有如浮雕,富立体感,这种绣法在中国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如对动物翼羽骨骼层次的处理,在勾勒中变幻,艺术地强化了飘逸善舞的动感。潮绣所表现的凸绣,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有着独特的风格。潮绣题材广泛,主要图案有人物、龙凤、动物、花卉、器皿,主要产品有挂屏、条幅、屏风、床帷、彩眉、戏服、幢幡、宝盖等。

  粤绣中凝聚着历代艺人的天才与智慧,从艺术风格到创作思维都充满了岭南特色,其成长历程与岭南文化发展的轨迹紧密叠合在一起。黄洪、许练成、余德、黄妹、陈荷影等都是具有影响力的粤绣传承人。

  由于粤绣技艺要靠艺人代代相传,至今,没有一位艺人可以把全部的潮绣技艺都掌握,最多专注于几种特长。因此,每一幅粤绣精品都是多位绣工的共同结晶,一些大型的作品甚至要十多位绣工在大师的指点监督下共同操作完成。

  从事粤绣艺术的人越来越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技术断层。由于粤绣的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技法,要达到综合技术非常好的水平,一个有天赋的艺人都需要十多年的磨练。这也使许多年轻人不愿投身这一行业。

  现在随着老艺人的逝世,一些粤绣绝活已经逐渐失传,粤绣惟一的工艺大师陈少芳女士也已年近七十,粤绣迫切需要年轻的传承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的今天,依靠手工技艺出奇制胜的粤绣受到机绣、电脑绣的严重冲击,市场萎缩,生存困难,迫切需要扶持和保护。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