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打造文化民生的“山东模式” 文化设施共享

时间:2014年01月0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鲁 闻

  各类惠民展演5万多场,广场文化活动3.5万余场,美术作品展920多场,参与群众2900多万人次。这是山东省筹办“十艺节”以来,有关文化惠民的一组数字,它们直观地反映了山东省文化共建共享的成绩。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山东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双服务”活动已成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成为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途径。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舍得花钱”是山东上下的共识。全省各地“十艺节”新建的15个场馆、维修改建的25个场馆,活动结束后都将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场所。以筹办“十艺节”为机遇,山东总投资近6亿元,建起了山东省美术馆新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总投资达24.75亿元的济南大剧院,每年将举办180场高水平文艺演出,成为文化惠民的新舞台。

  济宁市汶上县与中央广播电台共同探索出了中国乡村之声在全国农村覆盖的“汶上模式”,在城乡主要街道、社区、村街、旅游景区、农业特色生产基地安装了可寻址音柱及可寻址大喇叭1500余个,为农户免费安装点频小音箱40000多个,惠及全县30余万群众。

  目前,山东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分别达到152个、158个、205个。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广播电视在“村村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户户通”。1300多个乡镇基本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7万多家,基本实现了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数字影院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县级以上城市实现全覆盖。

  山东省还通过“结对子”等各种方式,城乡联动,培养各类文化人才。“我可是文艺骨干。传统老戏、现代歌曲,我啥都能演能唱。”垦利街道大三合村的村民闫红夸起自己来毫不客气。东营市垦利县开展的“村村唱戏村村舞”活动,已经成为有不小影响的“文化名片”。该县文化馆馆长张静说:“我们的专业辅导老师实行包社区制度,责任到人,定期进社区辅导,每个社区至少培养出1至2名文艺骨干。”

  “我们与李家村、邵树村、井塘村、黄鹿村、义和村、王母宫村、姜家庄、壮汉庙村、侯王村等几十个村庄成了‘关系户’,‘庄户剧团’的演出水平和艺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云门剧院院长马保光介绍说。潍坊青州云门剧院京剧团在下乡演出同时,积极对基层的京剧票友和文艺爱好者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城乡联动”培养,山东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得到加强。

  城乡共建共享的形式不断创新,文化惠民新品牌在各地不断涌现。泰安市文体小广场“六个一”建设,让农村文化真正惠及百姓,全市各级共投入资金8700万元,已建成文体小广场1259个。淄博市“庄户剧团”名声远扬,目前,全市有近600家民间剧团常年活跃在乡村、社区,其中鲁艺吕剧团、鲁泰聊斋俚曲剧团等174家重点民间剧团能独立演出完整大型剧目,永昌鹧鸪戏演艺剧团今年7月还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的舞台演出《宝莲灯》,反响热烈。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实施的“文化超市”惠民工程,设有文化演出、图书报刊配送、公益电影放映、文化培训等内容。据介绍,“文化超市”每年按订单安排的演出有600多场次,放映公益电影1300场。

  这些惠民举措,把政府的公益行为和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结合在了一起,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文化设施全民共享。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