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专家提醒:曲艺创新谨防戏剧化歌舞化舞美化

时间:2013年12月1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董大汗

  三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不论是表演水平和表现形式,都代表着我国目前少数民族曲艺的最高水平。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展演从规模到节目质量上,都比往届有了大幅度提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许多节目融入音乐、歌舞等时尚元素,再加上绚丽夺目的民族服饰和LED背景画面,节目的观赏性有了较好的提升。但这种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好听好看的舞台效果在赢得观众掌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专家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曲艺究竟如何创新发展的不同看法。

  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曲协少数民族曲艺专业艺术委员会主任郭刚认为,不能过于追求表面上的好听好看,而忽略了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的本体特色。与时俱进地丰富少数民族曲种的表现形式无可厚非,舞蹈、MIDI伴奏这些时尚元素完全可以运用到少数民族曲艺中,但是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不应过于花哨、反客为主,而是要真正发挥好衬托的作用。其实,过去越是有成就的曲艺艺人,其装扮往往越素雅,因为他们深谙不能因为自己过于炫目的装扮而转移了听众注意力的道理。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曲艺表演艺术家李立山认为,与汉族曲艺不同的是,少数民族曲艺不仅有说有唱,而且载歌载舞。但作为曲艺,其最重要的特点还是有人有事、有情有趣。也就是说,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为讲好故事服务的。这一点,本次展演中的大多数节目都有很好的体现,但也有少数节目脱离本体,场面过于豪华,观赏性有了,但曲艺本体特色也淡化了,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少数民族曲艺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其实曲艺很简单,有时候赋予它过于丰富的外在形式反而会给曲艺的表演带来很多不便。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的少数民族曲艺,不论是传统与时尚混搭,还是完全颠覆传统,这都没问题,只要群众喜闻乐见就可以,但如果是参加专业性的展演或比赛,就得在形式和内容谁主谁次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明确和严谨的定位。”

  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常祥霖表示,我们应该鼓励创作者在传统曲艺中加入贴近时代生活的元素,而不应该对少数民族去曲艺化的创新太过敏感,妄加批评。少数民族曲艺创作者自身也要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要敢于尝试,而不要总是患得患失。他同时也指出,悠久的传统形式、鲜明的曲种特色、和今天的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曲艺创作和表演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且这三个要素不可偏废。“这次展演中有一些节目之所以遭到批评,关键在于这些节目没有兼顾好这三个要素。少数民族曲艺创新过程中,可以有舞蹈、有歌曲、有戏剧,但不提倡歌舞化、戏剧化。我赞成满台生辉、大胆革新,但同时又恪守曲艺本体原则。”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系教授柯琳认为,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艺术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土壤也发生着剧烈变化。少数民族曲艺不可能按照原有的方式继续生存和发展,急需通过自我调适,找到新的生存发展模式。现在曲艺创新改革是必然的,因为曲艺要想发扬光大必须要与时俱进,但这并不是说可以随意违背曲艺本身的特质。这次展演中,有一些节目歌舞化问题比较突出。曲艺可以融入歌舞等时尚元素,但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内蒙古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新和也表示,少数民族曲艺发展要恪守的传统,具体说就是恪守它们的核心文化元素和优秀的文化基因,不能丢失这两个方面。现在很多少数民族曲种隶属于各级非遗保护中心,要想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曲艺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应该深刻认识曲艺本体和非遗这两个概念的相互关联。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