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曲艺表演不是人多就能势众

时间:2013年10月2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传统的曲艺表演多是一个人在台上,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所谓“观赏性不足”的问题,当前许多曲艺节目不约而同地追求起凑人数、讲阵势、摆排场。专家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表演新动向,并及时予以批评和分析——

曲艺表演不是人多就能势众

  “我希望能看到一个节目,像程永玲老师唱四川清音那样,就是一个人在台上精彩表演,让我们能静静地听、细细地品,可惜没有如愿。”安徽省曲协副主席、合肥市曲艺团艺术指导夏芹近日参加一场全国性的曲艺比赛评选时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此次参赛的近40个节目中,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单人表演的节目只有8个。而据记者粗略统计,参与表演人数大于4人的节目,却占到了将近一半。这其中的情况又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多人联唱、一到三人主唱其余人伴唱、主要演员说唱其余人伴舞,以及将多角色传统曲目中的某一角色由多人扮演,等等。“台上的表演人数明显多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曲艺现象。”夏芹说。

  中国曲协副主席、广东省曲协名誉主席李时成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说,尽管这次比赛并不是一次专业比赛,但其实在专业的曲艺创作表演领域,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甚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专家们对记者表示,出现这种趋势,应该主要是出于提升节目观赏性的考虑。夏芹说,传统的曲艺表演,多是一个人在台上,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可能很难接受。而且传统的曲艺表演是没有导演的,后来有了导演,相应地服装、化装、道具等也都跟上来了,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提高。她和李时成都认为,一个曲艺节目中由多人参与表演,要根据场合、需要,因人因事做具体分析,在营造节庆氛围、体现大众参与的时候,作为晚会性质的表演,这种形式当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未尝不可。

  但过于强调人多,还要加上伴唱、伴舞,以及在道具等方面追求“做大做强”,李时成认为对于曲艺来说就是“喧宾夺主”甚至“画蛇添足”了。他说,曲艺表演和唱歌不一样,伴唱伴舞的效果并不见得就好,相反可能会影响到曲艺中故事情节的展开。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曲艺本体之外的东西上,也会造成浪费,和当前中央提倡节俭办晚会的精神不符。

  “我之所以强调单人表演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曲艺的‘母体表演形式’。”夏芹告诉记者。曲艺有自己的模式和规范,它就是说唱故事,有人物,有情节,台上的演员既是讲故事的人,同时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员要跳出跳进,还要似进非进、似出非出,演什么像什么。因此曲艺节目中虽然表演人数少、形式简单,但内容并不单薄,而且还能很热闹,这正是曲艺的魅力所在。如果单纯想通过人数、道具等去营造氛围,于曲艺的本质艺术特征来说就是南辕北辙了。

  李时成也认为,“曲艺是说唱故事,而不是演故事”,从曲艺的本体来讲,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凑热闹”。他指出,曲艺号称文艺界的轻骑兵,是一把尖刀短刃,就是说它在一旦需要的时候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立刻演起来并发挥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表演形式相对简单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凑人数、讲阵势、摆排场的节目,显然无法发挥曲艺的这种优势,并不值得提倡。(记者 郭青剑)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