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幼儿园”藏身郑州文庙7年 促国学复兴还是借国学变现

时间:2013年10月2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幼儿园”藏身郑州文庙长达7年,教育部门认定非法,文物部门认为合理

促国学复兴,还是借国学变现

  图①:孩子们课间在文庙玩耍。图②:文庙厢房被改造成教室。图③:幼儿园的招生广告。制图:宋嵩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文物保护单位郑州文庙中,竟然藏着一所幼儿园,且已开办7年之久,一时间颇多非议。出现这种“混搭”的原因,自然不是房屋紧缺,而是有人看中了“文庙”这块金字招牌。国学光环之下,有斯文可续,有理由可讲,有财源可进,可谓名利双收。

  在媒体曝光后,郑州市教育部门曾表态,此幼儿园属非法办学,已下达停办通知。然而,1个月过去了,实地走访,后院东厢内书声依旧。缘何令行而禁不止?幼儿园开到文庙里,是否各取所需?文物开发如何才不悖于保护?本报记者一探究竟。——编者

  连起码的封闭条件都达不到,且从未提交任何办学申请

  教育部门: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所谓的国学班,都属于非法办学 

  郑州文庙坐落于市区东大街,坐北朝南,免费开放。穿棂星门,过大成殿,后院是尊经阁,东西各有厢房。游人到此,多少会有些奇怪:东厢屋门半掩,竟传出孩童上课的声音。屋外是游览空间,屋内却是嗡嗡大课堂。这样的“学校”,实在有些简陋和凑合。然而经查,从2006年至今,这样的办学已长达7年。

  2004—2006年,郑州市政府拨款3000万元,对文庙进行重修。文庙大成殿今年5月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东厢分别是“鹿鸣堂”、“得一阁”和“蒙学馆”;而如今,房外却挂着“英才班”、“通才班”和“大才班”的标示牌。

  10月17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东厢,屋内上课,一名中年妇女在屋外晒太阳。听到问询,她忙进去通报。记者刚才听到的,原本“小手在哪里”的儿歌、金刚葫芦娃故事,不一会就变成了孩子们“人之初,性本善”,声嘶力竭式的大声念诵。驻校的王姓老师出来介绍情况,称目前有40多个孩子在读,这里是幼儿国学班,是培训班,不是“幼儿园”。

  “在读的多数是幼儿园适龄孩子,开的又有10个月以上的长期班,这和幼儿园的区别在哪?”对于记者的提问,王老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声明,“我们是有资质的”,并拿出一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盖有省民政厅公章,日期是2013年10月11日。从时间上推断,这是被曝光后校方紧急补办的手续,业务范围增加了幼儿国学培训等项。然而,登记证书上的注册地是天明路1号,而非文庙地址。

  郑州市管城区教体局教育科科长李茜明确表示,这肯定属于非法办学,“它连起码的封闭条件都达不到,肯定不符合办学标准。”而且,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所谓的国学班,社会力量办学都必须事先向教体局提交申请,经教体局核实审定后才能开班。李茜介绍,该单位从未向管城区教体局提交任何办学申请。

  “郑州文庙变幼儿园”被媒体披露后,教育部门曾第一时间向校方下达停办通知,但此后并未有任何硬性措施,理由是教育部门“没有强制执法权,且孩子们突然失学会引发家长慌乱。”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