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力推“最”拳组合

时间:2013年08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8月2日至10日,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成功举办。自2009年首次推出以来,每年的八月合唱节都会让观众看到不少世界知名合唱团的身影。这一届的合唱节汇集了来自中国、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等6个合唱团体的参加,而且充分展示了各自的特色范儿。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有根据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编的合唱曲目;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则主打俄罗斯“怀旧”主题;西班牙纳瓦拉室内合唱团与奥地利萨尔茨堡民歌合唱团也是大走“民族路线”……6场音乐会为观众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世界合唱图景。

  此次合唱节大打特色牌,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活动形成了呼应。从1913年李叔同创作三声部合唱《春游》至今,中国合唱已迎来了“百年诞辰”。中国合唱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数以十万计的专业和业余合唱组织,若每个合唱团平均30人规模的话,估计有超过300万常年活跃的合唱参与者。在全国各地,学校、机关、工厂、公园、街头及农村,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已成为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

  和独唱相比,合唱的魅力在于讲默契、多变化,合唱团独特的表演方式、风格多样的曲目、声音的超强感染力等因素也是虏获观众的“必杀技”。此次八月合唱节可谓具体而微,国家大剧院也力推“带你听、教你听”的概念。前期宣传中更是推出了“最具民间特色”、“最萌歌声”、“最怀旧歌声”、“最圣洁歌声”的一套“最”拳。

  如何从合唱中听出感觉,听出门道,选出心中最喜爱的合唱团呢?合唱指挥家杨鸿年表示,观众应从三个“多样性”来辨别欣赏,一是演唱风格的多样性,二是演唱技巧的多样性,三是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他还介绍说:“这次音乐会包含了不少近年来合唱团的获奖作品,比如彼得里斯·瓦斯克斯绕口令式的《狂欢节之歌》等。”合唱指挥家吴灵芬认为,在合唱中,不仅仅是变化多样的人声,舞台状态也很重要。如果舞台表演、肢体语言运用得好,就会和声音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大大提高合唱的质量。

  拥有500多年历史的英国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带来的八月合唱节压轴曲目《和平之歌》《离别之歌》《智慧之歌》等无疑让人大开眼界,这个擅唱“世俗经文歌”的合唱团,几乎在呈现一幅西方合唱衍生的历史。相比之下,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演绎的《自由飞翔》《夜莺》则空灵甜美、清新朝气,别有一番韵味。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黄小曼认为,合唱团的演唱是否能够打动人心,这个来自人类最本能、最直接的感觉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因此现场聆听最重要。她说:“因为任何一支合唱团的现场演唱都是不可复制的,好的合唱团尤其如此。”(记者 郑荣健)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