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只是第一步

时间:2013年08月0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陈 原

免费开放只是第一步(金台论道)

  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我国公共文化发展中的关键举措,影响深远。但是,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设施来说,其实只是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第一步,此后,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如何提升影响力,如何增强公信力,都需要策划、设计、落实,更需要得到明显的社会效果。遗憾的是,有些公共文化设施在免费开放之后的表现并不令公众满意,服务和展出的水平甚至还不如以前。

  那么多外貌壮观、内里考究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在免费开放以后,是不是只是一个参观建筑的场所?有多少人来到这里仅仅为的是看看风格,瞧瞧装饰?还有多少人就是为了乘凉、取暖、休憩的?这里的展品、藏品、用品,对观众有多大的吸引力,利用率高不高,社会影响大不大?所有这些,恐怕都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被思考,那么,免费开放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历史证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的收藏、展出、利用,可以左右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修养、学识和鉴赏水平,而今天的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早已远远超过了过去,可是其影响力呢?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或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复存在?

  公共文化机构,无论免费还是不免费,不管是新建还是旧有,透明度也一直是公众关心的问题。里面究竟有多少藏品,各具什么价值,利用率是多少?有的藏品为什么常年不展出,有些场馆为何多年不开放?公共文化姓公,所以,其所有设施、藏品及其使用情况,都应该对公众有个清晰的交代。

  从小我就有个疑问,进出很多公园、展览馆、博物院、图书馆,虽说都属于公益,可其中有的地方老是大门紧闭,有的地方永远是“闲人免进”,有的地方一直是“机关重地”,而这些不对外的地方常常还占据很大的面积,享受的是最美环境,并且本身就是重要的文物和文化设施。这些地方,因为不对公众开放,因为私下租借寻利,因为被少数人受用,直至出现事故和丑闻的事例也不是没有,还引发过公众的愤怒和声讨。

  2002年以前故宫的开放面积只有30%左右,最近才达到45%以上。为了让公众能全面地看到这一属于公众的文化瑰宝,故宫管理部门正在调整办公和科研用房,将紫禁城核心区的办公部门逐步迁出,预计2016年,故宫开放面积将达到76%。对于那些一时还无法展览的地方,故宫也有公开且合理的说法:倦勤斋、雨花阁等处,尽管建造工艺无比精美,可空间实在太小,文物又极其珍贵,一次同时进入几十人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不能向社会开放。不过,可以通过数字扫描,以影像形式向观众展示。

  故宫这样的情况,其实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故宫能做到的,相信其他地方也应该做到,因为公众对公共文化的建设、管理和发展都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