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电影中国梦:让世界目光转向东方

时间:2013年06月05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黄式宪

  中国银幕八面来风,生机勃发。

  当今的中国电影人,无疑需要葆有一种文化坚守的韧性和定力,那就是:要坚守住电影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或称第一属性。当中国梦被伟大民族复兴的火炬点燃而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电影人需要在第一时间来响应它并有所作为。

  近十多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日渐深化,推进了电影产业最初的兴旺发达和电影创作多元竞胜的黄金机遇期。单以经济指标来说,从十年前不足10亿元人民币的年度票房,竟以井喷式的速度递进,2010年全年总票房首度突破百亿元大关,接下来的2011年和2012年,电影票房再超130亿元,继又跃升到170亿元的新高度。但是,若以文化的软指标来看,其在市场高端的高份额纪录是否能够持续或者可以持续多久,似乎暂可存疑。

  据业界相关人士的剖析,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溢出力和美誉度,与我国政治经济总体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显得很不相称,尤其在实践电影“走出去”工程上,还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生产的影片数量多,实现出口的少;参加公益性对外交流的影片多,实现商业性海外销售的少;国产片在海外艺术院线发行和华语电视频道播出的多,进入外国商业院线和主流电视频道的少。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璀璨而悠久文明的大国,当今又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眼下这样的电影产业现状,诚然与我们作为现代文明型大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反差较大。若就文化战略实施的视角而论,当今国际文化生态环境依然是“西强我弱”,中美电影产业之间的悬殊令人瞠目而失语。据美国电影协会给出的全球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电影稳居世界之冠,其本土票房是108亿美元,而其海外票房则翻番而高达239亿美元;中国虽排名世界第二,依次盖过了日、英、法、印度与德国,但实际一算,中国本土票房总和仅为27亿美元(而且其间的52%,约14亿美元竟被充入了美国海外票房纪录之内)。在冠亚军之间,其差距之大,令人汗颜。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文化霸主的地位,迄今尚无人可以摇撼得动。

  中国的差距,其实源于其电影产业化结构尚处于初级阶段,并带有某种盲目性。如今的电影市场本土与全球早就贯通无阻,所谓“蝴蝶效应”随处可证,特别自“中美电影新政”启动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严峻的,堪称危机与生机共存,绝境与希望并生。事实上,中国电影的“险局”,无不来自其自身产业化初级阶段无可避免的结构性矛盾,显而易见,它并不是一艘无坚不摧的航空母舰,而仿佛是一条行而难远的大船,因之在面对全球性文化激烈竞争之际,它是比较脆弱而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单靠电影本土内生性的局部增长,无助于改变并提升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外溢性的整体提升。为抗衡好莱坞的强势袭击,我们手里究竟拥有哪几张王牌?中国电影产业究竟如何跨越当下的“危局”,与好莱坞既抗衡又合作或许是一种历史磨砺的过程,究竟如何力争与好莱坞实现双赢,这无疑是需要我们郑重地反思的。

  为圆电影中国梦,不信东风唤不回。党的十八大响亮地提出了“文化强国”总体战略目标与方针,激发了中国人民理想之力和信仰之诚,让伟大民族文明主体性复兴的曙光从中国大地上凌空升起,其气势磅礴而不可阻挡。这里所用的“主体性”一词,它不但标示着一种将五千年璀璨文明与现代化进程所叠加而独树一帜,形成巨大的整合力;同时,它还以自身文明的主体性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所叠加而自成体系,形成博大的创新力,并势将为世界带来新的鼓舞与震撼。

  但是,从一个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我们前面要走的路依然相当艰巨而漫长。在中国电影产业黄金机遇期的背后,潜在地尚存在着若干文化的危机点:

  其一、文化与产业是否和谐?文化不是引领产业而成了它的某种点缀,产业则因受箝制于市场“金本位”而难以自拔,产业GDP的高端增长,同文化的滑坡与贫瘠竟然形成了一种令人沉思的非对称性倾斜;

  其二、技术与资本此唱彼和,某些高端的动作大片或魔幻大片,竟陷于掏空信仰与价值观的泥淖。中国电影产业当下恰恰需要借重高科技来换代升级,但是,万不可重蹈西方的覆辙,令技术垄断了文化并主导着市场走向;

  其三、本土与海外市场的严重断裂,狭隘地“关起国门”来自说自话而夜郎自大,孤立地只见电影产业在中国大陆内生性的局部性增长,却独独缺乏电影产业在国际空间外溢性的整体性提升,更缺乏国际博弈的战略决策与战略部署,又如何推进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与国际竞争实力之节节提升。

  当前,在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时代中轴线上,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显然因强弱悬殊和各自文明发展所存在着的种种差异,这意味着强势对弱势一方正构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陷阱。人们需要质疑的是:面对好莱坞的强势文化,中国电影产业内在的文化原动力是否遭到了伤害,我们整个电影产业的人文生态环境是不是因追逐利润最大化而丧失了对文化的虔敬之心?我们文化的软实力是否能托举起时代的使命而达成文化与产业的和谐,这无疑正是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一个具有迫切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当中国梦被点燃,重提人文关怀,重构文化和谐,中国电影主管部门和业界精英以及勇于创新、敢于作为的电影艺术家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再出发,以本土民族人文资源为根脉而扬我优势,将我们的艺术眼界从本土而拓展到全球,以中国元素为内核向世界推出东方式科幻大片、神魔大片以及聚焦时代热点之大片,打造中国式航母,重振中国大片之雄风,拍出能为世界上更多观众所喜闻乐见、人见人爱的好影片,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通的向真、向美、向善的精神正能量相衔接,从而凸显我们东方大国主体性的文化风采。

  未来国际文化高端的交手,首先要比的就是,中国大片叙事的智慧和中国电影产业运作的智慧。与好莱坞博弈,要坚守“和而不同”的准则,求“异”而存同,不因循好莱坞的模式与套路,独树一格,自开新局,锐意拓展中国电影在艺术风格、样式、类型上主体性的创新与超越,努力促成电影产业GDP与文化含金量二者达于均衡与和谐。再深一层说,既要致力于我们电影产业本土内生性的增长,同时更要注重推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外溢性的整体增长,令世界媒体的目光渐渐转向东方,从而不断推进我们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坚实步履,以中国特色的大家气派而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