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泼墨“描摹”大足石刻之美

时间:2013年04月0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新荣

中直书法家采风重庆大足,呼吁应尽快建立“大足学”

泼墨“描摹”大足石刻之美 

  3月28日,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的一次书法笔会上,中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书法家孟庆利展示了一幅“大足石刻甲天下”的书法,刚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字里行间里道出了武春河、孟庆利、张瑞祥、陈树谦等中直书法家一行深入大足石刻采风之后的真实情愫。笔会上,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赋诗题词,即兴创作了近百幅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表达了对大足石刻艺术之美以及石刻艺术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魂的崇敬之情。

  在我国石窟艺术的现存遗址中,自古号称“北有敦煌,南有大足”。重庆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3月27日至29日,中直机关书画协会主席武春河,副主席孟庆利、张瑞祥,副秘书长陈树谦等书法家一行来到重庆大足,亲身感受大足石刻这颗“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的艺术魅力,并以书法笔会的形式描摹大足石刻的艺术之美,传播南方石刻艺术和中国文化。

  3月28日上午,武春河一行参观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在险峻山崖上保存的系列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书法家到来时,位于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南崖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像正在紧张修复中。该观音像开凿于南宋中晚期,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面积88平方米,刻有手臂1007只。手的数量之多、姿势之绝妙,堪称“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但经历800余年的风雨侵蚀,千手观音像已面临岩体渗水、造像损坏、石刻风化和金箔脱落等危害,尤其是金箔风化脱落的程度已严重威胁到石刻造像的完整形态。参观中,书法家们深受触动,并向媒体呼吁,在敦煌学已成为中国的区域文化代表时,应尽快建立以大足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大足学”,并将其作为相对独立的历史学学科。

  据大足区副区长黄友明介绍,在大足及其周边地区总计约20万尊造像中,目前已有近80%因为渗水、风化等病害而受损。同时,由于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注意力投向了中原北方地区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使得大足这一区域的石刻造像群成为学术界遗忘的角落。黄友明表示,今年该区将投入资金建设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加强景区环境绿化整治等。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