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艺术报]名人微博别沦为公关工具

时间:2013年03月2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楚卿

  一台以打假为主题的晚会,却制造了一场微博名人遥相呼应的假象,无论主办方用意为何、受邀名人是否有偿,都让人难以接受。这是笔者对“8点20分发”事件的第一感觉。

  事情是这样的,央视3·15晚会在批评苹果产品的中国售后服务时,何润东8点20分发布了一条微博称“果粉很受伤”,但末尾竟缀有“8点20分发”字样,被网友疑为晚会请来帮腔的“托儿”,何润东很快以微博被盗为由澄清。而李开复等人均表示收到了类似邀请但并非有偿。“8点20分发”事件揭示了主流媒体在与自媒体互动的尝试中还存在某些盲点和失范之处,颇堪玩味。

  据了解,节目确实策划了微博名人“自发点评”的互动环节,部分微博名人也基于3·15晚会是公益活动这一基本认识予以配合。此事细细想来可指摘之处其实并不多,到底是哪里让人不舒服?有位学者在向笔者谈及微文化时曾指出,自媒体的公共性与个体性是并存的,这一观点用以阐释微博名人的自媒体身份尤其有效。名人微博或因用户知识学养、社会工作性质,或因其独特话语方式,正在渐渐成为有一定公信力或影响力的信息平台,一些名人微博关注度高、参考性强也在人们心目中达成了一定共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名人微博话语个体性与公共性的边界是模糊的,有时并非名人自身可独立决定。如此一来,主流媒体对名人话语的掌控就极易成为一种对自媒体生态的入侵和对公众信任的利用。“8点20分发”已成网络热词,许多网友仿效,对“苹果”之是非反而无人再问津,这也从反面说明微博热点是无法被炮制的。

  前微博时代曾有学者断言“民间不为媒体所关注就不存在”,而今经由微博营造的话语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比在媒体有选择的投射之下更为真实具体的民间,尊重这一自在自为的民间是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互动的行为准则。自媒体把“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愤青”、“草根”等群体性指称还原为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特征的个人,我们看待微博名人,首先应认清他是公民,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公民发布指定的微博内容,不可能要求一个公民阐述其本身并未生发的观点;那么微博名人看待自身,自然也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公民的位置上,公民有权利自由发表言论,有义务维护社会公正,作为微博名人,更有责任关注3·15这样的公益事件并不计报酬地自主发声。“8点20分发”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事件,它集中体现了公民意识缺失导致的主流媒体的越位与公共话语者的缺位。

  与此相关的是,今年春晚播出期间,笔者认识和不认识的无数网友都曾边看春晚边刷微博,他们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电视机前,以发微博的形式共同跟进节目,点评、互动,其乐融融,把以往被称为“鸡肋”的春晚品得津津有味,这是主流媒体与自媒体良性互动的一个绝佳案例。参与者未必是名人,也未必会无条件跟从媒体导向,但我们由此获得的启示,恐怕比一条“8点20分发”的名人微博所能带来的要多得多。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