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刘玉玲:一位艺术家带出一个“梆子窝”村

时间:2013年01月2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春梅

老艺术家刘玉玲坚持联系基层10余年,为乡村业余剧团悉心辅导

一位艺术家带出一个“梆子窝”村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文联大讲堂上,著名梆子表演艺术家刘玉玲携手几位大兴求贤村的村民演唱了一段梆子,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现年66岁、获得过两次梅花奖的艺术家已经默默地坚持辅导了这些村民10余年。近日,刘玉玲向记者述说了她与这些农民“徒弟”之间的缘分。

  “就觉得他们都喜欢梆子,我很高兴,也愿意教他们,这没什么。”提及坚持这么长时间为村民做艺术辅导,刘玉玲并不觉得自己辛苦。在她看来,身为艺术工作者为群众做点事是应该的。刘玉玲告诉记者,她与这些村民结缘,是因为一次下乡演出。1998年,她跟随北京梆子剧团到大兴演出,她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喜欢看戏的求贤村村民。求贤村在此之前刚刚成立了一个业余梆子剧团,于是几位团员就壮着胆子找到刘玉玲请她帮忙辅导。“那天来了一屋子人,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感受到他们对梆子的热爱,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当时的情景刘玉玲如今仍历历在目。自此,刘玉玲与求贤村开始了10余年的缘分。

  从那之后,刘玉玲每年都要去村里四五次,寒来暑往,从不懈怠。“我只要有时间就会过去教他们,平时会把我的光盘、磁带留给他们作参考。有时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也会来我家找我。”10多年来,刘玉玲悉心地指导着这个业余梆子剧团,从唱念做打到服装、化妆,事无巨细,如今她的这些农民“徒弟”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地经常演出并广受好评。这个点还带动了周围的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梆子。“看到大家对梆子的热情这么高,这对于梆子艺术的普及很有意义。于是后来我就联系大兴的电视台,到那去现场教学,边唱边教、边唱边学,现在大兴已经成了‘梆子窝’,男男女女都会唱两句,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刘玉玲兴奋地告诉记者。

  十数年间,刘玉玲总是悄悄地去、默默地回,夏天连老乡们想要切个瓜给她,她都不让。她腰不好,有时疼得连站都站不直,但依然坚持:“我心里放不下这些农民朋友。跟他们在一起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很愉快。辅导他们,既种了文化,又普及了梆子。”刘玉玲说,作为梆子的传承人,她这口气从来没有泄过,无论是丰富基层农民文化生活,还是普及梆子艺术,都是她的责任。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