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情动心弦——记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时间:2013年01月1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尚雯

  从《病中吟》《空山鸟语》《听松》《二泉映月》等传统作品,到民间戏曲音乐移植到二胡上的独奏曲《逍遥津》《卧龙吊孝》《草蜢斗鸡公》《寒鸦戏水》《宝玉哭灵》,到现代作品《春诗》《灿烂的五月》《赛马》《喜送公粮》《江河水》《红旗渠水绕太行》《新婚别》《长城随想》《川江》,从传统到各地域音乐(越剧、潮剧、粤剧、京剧及江南丝竹)及风格小品,再到大型叙事曲、协奏曲,中国音协顾问、上海市音协副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几十年所演奏的二胡曲目,让我们看到的是她不同于二胡演奏的单纯炫技,也不同于单纯的厚古薄今的传统,而是民间与现代作品的高度融会和展示。

  闵惠芬在实践中走出了中国二胡演奏艺术发展之路。她的“二胡演奏声腔化”理念是对传统二胡演奏法所做的一次本体上的大突破,是一种类似于“革命性”的创造,这在二胡界刮起日趋表象化的浮夸演奏风的背景下,找到了一条“人格化”、“性格化”的路径,使艺术更具“深刻性”。在中国近现代80多年二胡演奏艺术的历史中,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经历了这段历史的一大半,她是传统、民间与现代的实践者。

  闵惠芬广泛涉猎民间戏曲音乐,如江南丝竹、潮州音乐、京剧、越剧、词曲音乐等等,从中吸取精华,不断探索二胡演奏技法并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她的演奏激情洋溢,对于乐曲内涵的处理细腻传神。1973年所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成为其代表作。此外,闵惠芬还从事二胡独奏曲的创作和改编,如根据歌剧音乐编曲的《洪湖人民的心愿》、根据古曲改编的《阳关三叠》、根据越剧音乐编曲的《宝玉哭灵》等都在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入选高等音乐学院教材。

  闵惠芬对自己的事业拥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在面对病魔时,她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知道,她的生命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有使命在身的二胡演奏事业。为了普及二胡演奏,闵惠芬以“我们不干谁来干”的精神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7场音乐会。她常说:“刘天华先生讲的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要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