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代呼唤、人民期盼、历史抉择

时间:2012年11月1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党的十八大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 文化体制改革成为关注热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代呼唤、人民期盼、历史抉择

  11月11日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了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赵少华,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田进,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蒋建国向中外记者介绍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孙志军表示,听了十八大报告,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二是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挑战;四是主动适应高新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提出的新要求;五是切实解决多元多样多变环境下文化引领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以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历史的抉择。

  孙志军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十年的探索前行,思路清、措施实、效果好,是我国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文化体制改革比较明显的变化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新的文化建设理念,主要是区分两大类型,就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文化事业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市场主导,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尊重两大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两对关系,文化发展之“魂”与文化传播之“体”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是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么多年来已经核销6900多家事业单位,注销近30万人的事业身份。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副省级以下城市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主体有效整合。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三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生产,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同时,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框架,初步解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以企业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由小到大,规模实体不断增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编辑:子木)